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有声书 > 第114章(第1页)

第114章(第1页)

高明的领导者,对他们应远之而惟恐不及。或者把那些盈耳的颂歌只当做是苍蝇叫。衡量下属的唯一标准,只应该是才干。

张居正太多地吸取了前辈首辅的消极经验,未能形成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才干相当的中枢集团。他唯一的一个政治盟友,是那个连权术也玩不大好的宦官冯保。

对才干上稍差一些的内阁同僚,他失之苛刻,驱使如奴仆。对一些为人正直、但持有异议的部院官员,他又视为异己。于是他能够感到亲和一些的,就只有永远笑容可掬的谄媚小人了。

张居正在用人之道上,不要说比上古三代圣贤,即使是与朱老皇帝与成祖皇帝相比,也是相距甚远。

他只是想如何制约皇权,以保障出一个好皇帝;却没有考虑如何制约自己的权力,以保障自己永走正道‐‐把自己视为真理化身的人,在这方面无一例外。

在亲近小人方面,张首辅与凡夫俗子无异。有人送给他一副对联‐‐&ldo;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ldo;(《万历野获编》),上联说的是他辅佐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下联说的是他两个儿子分别得中状元榜眼。辅三朝显然是夸大,儿子的荣耀也大有问题。至于&ldo;日月、天人&rdo;就离谱了。但这样肉麻的吹捧,张居正也能欣然接受,悬于家之厅堂。

有一位荆州同乡刘珠,是张居正老爹张文明的同年诸生,几十年了也考不出个名堂。隆庆五年由张居正主持会试,刘&ldo;老童生&rdo;方高中进士,不过当时年纪已过七十。万历二年,他为张居正贺五十大寿,特撰一联,曰&ldo;欲知座主山齐寿,但看门生雪满头&rdo;。难为老头儿马屁拍得这么响亮,张居正竟也笑纳(沈德符《敝帚轩剩语》)。

其实这样的阿谀,可说是一钱不值,能当面对你说&ldo;敬爱的领导&rdo;的下属,必是你败亡时逃得最快的小人。有素质的领导,就职的第一句话,就应该是&ldo;禁止阿谀&rdo;。

&ldo;江陵柄政&rdo;期间,官员们摸透了张居正的脾气,阿谀之风大盛。六部大小官员视张居正为再生父母,即便晚间在床上,嘿休之后也不忘对着妻子颂居正之功。起先还只是谀居正为伊、周,后竟升级至舜尧。张居正也不以为怪,益愈自负(《明史稿》)。

在张居正执政晚期,被人诟病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亲属谋私与纵容奴仆。

张居正共有六子,即:敬修、嗣修、懋修、简修、允修和静修。他对大的三个,期望很高,督促他们走科举一途。其中懋修才学最高,张居正视其为&ldo;千里驹&rdo;。大明的规矩,大臣在建功或考满后,可以&ldo;荫子&rdo;。&ldo;文荫&rdo;,是其中一个儿子可以进国子监读书,毕业后任尚宝司丞、尚宝司卿。&ldo;武荫&rdo;可做锦衣百户、千户,再升指挥同知。这也算是仕途,但不能升到大学士和尚书。

张居正希望儿子当中也能出&ldo;国器&rdo;,逼迫兄弟三人走乡试会试的正途。

万历二年,他的长子张敬修会试落第,这是考官没有买他的面子。张居正为此恼恨,竟决定当年不选庶吉士,为此朝中曾有不少议论。万历五年,三子张懋修因前一年乡试没过关,只有长子张敬修、次子张嗣修进京参加会试,张敬修仍落第,但张嗣修中了二甲一名,由皇帝拔为一甲二名,也就是榜眼,世人大为惊讶。万历八年,三子张懋修终于及第,且中了一甲一名,状元是也,张敬修也中了进士。一门两中,天下大哗。

张居正为了儿子的前途,没少使用暗箱功夫。万历八年张敬修和张懋修考进士的策论,都是枪手何洛文代笔的。何因之被授以礼部侍郎,同僚皆鄙视之。

张居正为子弟上进,不惜科场作弊,朝中权贵纷纷效仿,带坏了科场风气。时有张四维、申时行、吏部尚书王国光、侍郎王篆的儿子也都陆续科场得意。

正直之士,也有不买他帐的。大名士汤显祖年轻时文名就甚高,时人多仰慕。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儿子才学上有所上进,便广搜海内名士,以作为儿子的朋友。他听说汤显祖和沈懋学素有才名,就让儿子们去交结。汤显祖断然拒绝,而沈懋学则应允了,后沈与嗣修一同进士及第。汤显祖的清介,为当时士林所称道‐‐宁可穷困潦倒,也不去做豪门的点缀。

大清官海瑞此时正致仕在家,也听到了各种议论,便写信给担任会试总裁的吕调阳,希望他&ldo;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张居正)。&rdo;(《与吕调阳书》)

琼州至北京,不下六千里,身在海隅的一个闲人都能听到传闻,可见此事议论之广。

张居正如此做法,受到后世谴责。一直到万历中期,还有人指出,国初以来科场基本公道,自张居正始,&ldo;公道悉坏&rdo;,士人&ldo;至今唾骂未已也&rdo;(王世贞语)。

到万历十六年的时候,王锡爵当辅臣,儿子在顺天乡试中第一,再次引起轩然大波。从那以后,辅臣当国的时候,儿子不允许应会试,就成为了一项制度。

辅臣是国家的最高管理者,一不应让子弟占尽国家的便宜,二不应为下僚做出负面榜样,避免诱导投机心理,三不应背负不忠诚的污名,失信于天下。大明的君臣在这上面总算吸取了一点教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