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以山东半岛为中心,首都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地理上与秦东西相望,算是战国世界的东极。齐国也曾经强大一时,与秦国东西呼应,各自称霸称帝。公元前284年,燕国、秦国、赵国、韩国、魏国五国联军攻破齐国,齐国国势衰退,从此一蹶不振,基本上退出了列国间的争斗,力求自保。
燕国。以河北北部为中心,兼有辽宁南部,首都在蓟(今北京),是战国世界的北极。燕国在地理上偏处中原的东北,在七国中力量最为弱小。不过,正因为燕国弱小,单独成事困难,更多地需要利用外交手段保卫自己的利益,倡导合纵连横的游士说客,常常汇集到这里来。当时最有名的纵横家苏秦,就是在燕国发的迹,齐国被五国联军攻破,就是他为燕国施展谋略的结果。
赵国。在西秦、东齐、南楚、北燕之间,有韩、赵、魏三个王国。韩、赵、魏三国,都是从原来的晋国分离出来的,又被称为三晋。赵国以邯郸(今河北邯郸)为首都,领土北及于陕西东北部,兼有山西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东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也在其领土内。赵国在三晋当中最为强大。有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赵国率先引进游牧民族的骑兵技术和装备服饰,赵国的军事力量由此称冠各国,长期与秦国抗衡,势均力敌。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大战,结果赵军惨败,四十万赵军投降秦国,被秦将白起活埋。从此以后,赵国衰弱,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争夺天下了。
魏国。魏国的首都在大梁(今河南开封),领土主要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和河南省北部的河内地区。魏国国土分散,西接秦,东南接楚,东接齐,北接赵,中间与韩国犬牙交错,为四战之国。魏文侯的时候,魏国率先进行改革,国势一度非常强大。然而,公元前342年,魏军在马陵之战中大败于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93年,魏韩联军被秦将白起击败,二十四万将士阵亡。尔后魏国的命运,就是不断地被秦国攻击蚕食。
韩国。韩国的首都在郑(今河南新郑),领土主要在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国土西接秦国,南接楚国,西北东三面与魏国交错相连。韩国在三晋中领土最小,国力也最弱,一直困处于周边大国之间。公元前293年魏韩联军败于秦将白起后,韩国基本上沦为秦国的属国。
总的来说,公元前256年前后的战国世界,是一强六弱的天下。秦国一强在西,无日或休地东进蚕食,秦国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成形。为了便于东进,分断六国,秦国分别与六国各个联盟,对处于守势的六国实施又拉又打的策略,这就是当时连横之策的基本方向。六弱之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关东,都没有力量单独抗衡秦国,为了阻止秦国无厌无止的侵攻,六国组织南北同盟共同抵抗秦国,这就是当时合纵之策的基本方向。当然,各国之间利害关系交错复杂,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因人成事,因事及人,更使当时的列国关系中增添了无量的变数,常常使人眼花缭乱。
沛县山川地理
以泗水郡为中心的这一地区,古称淮泗地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淮平原一带。这一地区,古来常是战场,历史上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战,多次在这里进行。
刘邦出生的沛县丰邑中阳里,就是今天江苏省北部的丰县一带。沛县丰邑中阳里,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地名。刘邦出生时,沛县属于楚国,刘邦是楚国的臣民。
沛县地区,本来是宋国的领土。宋国是殷代遗民的国家,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灭掉了殷,为了安定殷的遗民,周王朝分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为诸侯,建立宋国,奉祀殷代的先祖,领土在淮北的睢水和泗水一带。到了战国后期,宋国与诸多小国一样,奄奄一息,苟延残喘于大国的争夺之间。公元前286年,东方的大国齐国将宋国灭掉,宋国的领土并入了齐国。齐国的势力扩张,引起其他大国的不满,两年后,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合进攻齐国,齐国首都临淄失守,几乎亡了国。齐国所吞并的宋国领土,一部分被西方邻国魏国攻占,一部分被北上趁火打劫的楚国兼并。沛县,几经反复易手,被并入楚国,直到公元前224年,秦军攻取淮北,沛县入秦,成为秦泗水郡的属县。沛县归属于秦的时候,刘邦已经三十二岁了。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楚国的沛县,作为楚国的国民度过的。
沛县在淮河之北,古泗水之西,地处黄淮平原的中部,境内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古来多沼泽湿地。刘邦出生的丰邑,是沛县所属的乡,为城镇型聚落。他的生地中阳里,是丰邑城镇内众多的居住区之一。丰邑在沛县的西北,是沛县内的大邑,有城墙环绕,能够设防自守。刘邦生于丰邑,以沛县为根基取得天下,他做了皇帝以后,将丰邑从沛县分离出来,设置了丰县。为了满足父亲刘太公思念故里的乡情,在首都长安东部,现在的西安市临潼区一带,另外修建了一个丰邑,完全如同旧丰邑的原貌,称为新丰,并将旧丰邑的居民一齐迁徙到新丰,与刘太公重作邻居。刘邦自己偏爱沛县,将沛县作为自己的私人奉养地,世世代代免除沛县人的徭役租税,又将秦时沛县所属的泗水郡改名为沛郡。所以,到了汉代,丰县、沛县,都成了沛郡的属县,首都长安附近,另有一个新丰县。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楚国时代丰沛地区的政区情况,由于史书的失载,我们不大清楚。不过,依据秦帝国时代的状况来作理解的话,大致上是不会相差太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