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元年,六月。
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终于落下,但是这场雨还是来的晚了,许多不方便人工灌溉的田地里的庄稼都早已经旱死了,只有少部分靠近河流、湖泊的庄稼地得以存活。
虽然连续的几场雨缓解了旱情,但是此时已经错过补种的时令,农民们只能在地里补种一些豆子来挽回一些损失。
但是豆子的产量根本不能和谷麦相比,等到百姓把手中的存粮吃完,到了冬天可就是异常的难熬,不知道又会饿死多少人。
为此刘预又凑了一直一千人的船队,想着去百济人的地盘搜刮下余粮,但是百济人这次反应迅速,全都跑到了山林中躲了起来,而且百济也遭到了旱灾,东莱军一千多人沿着带水汉江辗转半个月,只抢了几百个生口回来,不仅没有缴获多少粮食,反而多了一些吃饭的嘴。
本来东莱军还想继续沿着海岸去辰韩、弁韩那里瞧一瞧,但是东海上的飓风时节已到,只得一路返回了东莱郡。
刘预又派遣商船渡过渤海,想与那里的鲜卑人做交易,打算用手中的食盐与他们交换粮食或者牲口,可是结果也与预想的相差甚远,盘踞辽西的段部鲜卑完全是幽州都督王浚豢养的打手,根本不需要担心粮食,反而见财起意想吞没东莱商人的食盐等货物。
至于慕容等辽河以东的鲜卑诸部,对于东莱郡这些商人很感兴趣,不过除了皮毛、药材等货物充足外,东莱郡紧缺的粮食牲口这一类慕容鲜卑自己也很是缺乏。
按照返回来的商人向刘预的描述,辽东的慕容鲜卑部并不是他一直以为的游牧族群,虽然也有数量不少的骑兵,但更善于渔猎和耕种,也很是依赖存粮渡过更加寒冷的冬季,不可能用大量的粮食交换食盐。
最后,还是因为晒盐法提供了大批的存粮。
与肉类相比,鱼类在古更是难以保存与运输的,在港口或者河边城市比较方便吃到活鱼,但是只要超过一天路程的地方就很难吃到鲜鱼。
原因就是其离开活水后很难存活,死了以后腐败的速度极快。海鱼更是如此,所以海鱼为了长久保存只能做成咸死人的咸鱼,而制作咸鱼就需要大量的食盐,这样一来成本就高了,弄到最后,一条咸鱼也不是普通人能轻易吃得起的啦。
好在刘预把一千多年后发明的晒盐法拿了出来,有了大量的廉价的食盐,才能把捕捞的海鱼给保存到冬季缺粮的时候。
等到刘预把全郡的劳动力都发动到海边捕鱼的以后,整个东莱郡的海洋捕捞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时候又出现了另外一种保存渔获的方法。
就是制作简易鱼松,就是把海鱼肉煮熟后加盐炒制,这种炒制烘干的鱼肉口感远远超过了咸鱼干,这样处理过后的鱼松就可以长期保存,放在阴凉处保存期限可达几个月,甚至可以替代粮食,是比咸鱼干更好的食物来源。
毕竟如果当成充饥的口粮,表面都能析出盐粒的咸鱼不是一般人能降服的了的
但是说实话,刘预尝过之后,就觉得这两种耐保存的食物,稍微多吃几次之后就难以下咽了,连续吃一个月恐怕就得血压升高了。
但是这毕竟能极大的缓解粮食缺口,而且只要有足够的渔船和赶海的工具,那么东莱郡就相当于把大海变成了农田。
而且比陆地上种田、放牧更加稳定。
因为农田需要人去种,需要干旱时灌溉,洪涝时排水,而且许多时候人们辛辛苦苦劳作半年抵不过一场大灾,完全就是看天吃饭。
而若是放牧的话,牛羊吃草也一样要看天时。
但是捕鱼则完全是不用担心这些。
西晋时代,海里的渔获数量之丰富远远超过后世。
渔民只要有足够多的渔船和工具,把鱼儿捞起来就可以了,完全是旱涝保收。
在暂时想办法补足了粮食缺口后。
刘预又从宝贵的工匠中抽出人手,开始改装试制重锤冲压机。
最后终于耗费巨大,制成了两种,一种是轻型的风力冲压机,另一种是重型的水力冲压机。
轻型的风力冲压机,刘预打算先用来制作铅字模。
因为有了铅字之后,只要再制成油泥墨,活字印刷术就华丽的诞生了。
在魏晋时代这个士族垄断知识的时代,一部手抄的书籍可是每个家族珍之如宝的东西,活字印刷术生产的大量便宜的书籍就是打碎知识垄断的最好武器。
到时候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成为刘预的受惠者,包括那些士族出身的读书人。
而另外一种重型的水力冲压机,它的用处就更大了,它可以用来捶打硬度更高的钢铁,可以替代铁匠的人工捶打,把昂贵的所谓千锤百炼的铁兵器成本降低至少一倍,等到有了合适的材料,一压成型的终极铠甲就不再是想象了。
时间很快到了初冬,就在刘预忙着在东莱郡大兴百工,制作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工具的时候,一场风波再次袭来。
在过去一年内,接连击败叛贼公师藩、汲桑、石勒,被西晋朝廷视为当世白起的苟晞调任到了青州。
苟晞此来青州,是以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爵东平郡公的超长超尊身份来的。
但是苟晞也是带着满腔的杀气来的,而第一个倒霉的就是刘预。
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