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报告 > 第132章(第1页)

第132章(第1页)

为什么在战场上每战必败?当时日本的军备,在数量上,其实并不比中国强。以海军说,日本海军所有的舰数与总吨数同李鸿章所掌握的北洋海军大致相当,而且中国除北洋海军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南洋海军和福建、广东的海军。可是到了战争临头的时候,李鸿章却极力夸张敌人的力量,而把自己经营多年的海、陆军说成不堪一战。他说,日本的兵舰新,行驰速度比中国的船快得多,日本陆军的枪炮也比中国的&ldo;精而且多&rdo;。他说:&ldo;凡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绌,则利钝悬殊。&rdo;1照李鸿章说来,武器装备的状况注定了中国必败。但是战争进行的实际情形表明,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并不是由于跑得慢的原因,陆上战争的失败同样也不能归罪于武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一向抱着决定战争胜败的唯一因素是武器的观点,他们的唯武器论的实质就是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这在甲午战争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四)中日战争之二:议和与反对议和的舆论

失败主义是和投降主义形影相随的。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但他们找不到办法使日本同意停战。在战争进行了两个月的时候,慈禧太后重新起用她在十年前罢免了的恭亲王奕诉主持总理衙门,以代替庆亲王奕訢。当时有些朝廷大臣因为感到奕訢贪庸无能,所以坚决主张起用奕诉。这个富有&ldo;洋务&rdo;经验的亲王,一上台后,立即同李鸿章一起分别向英国和俄国的驻华公使联络,希望他们出面进行&ldo;调停&rdo;。英国、俄国各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急于使日本停战。英国这时曾向美、俄、法、德提出由各国共同进行调解的建议。这个建议特别受到美国的反对,英国也就罢手了。美国之所以反对这建议,因为它的政策就是让日本得到充分的胜利后,由它来独家经理中日间的和议。

恭亲王看出了美国同日本关系最为密切,在十月初就经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呼吁美国政府来调停。田贝和美国驻日本公使谭恩根据美国政府训令开始在中日间做了些联系传话的活动。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和议的条件。为了使这个德国人有正式的身分;还给了他以头品顶戴。正在日本军队攻下旅顺口的时候,这个德国人携带了李鸿章求和的亲笔信来到日本,日本政府拒绝同他谈判,但同时又通过美国人要清朝政府派出&ldo;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rdo;。经过美国人居间进行了一番斡旋后,清朝政府决定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曾任台湾巡抚的邵友濂为代表到日本去。这两个官员在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六到达日本的广岛,在日本住了十多天,这正是日军攻占威海卫,聚歼北洋海军的时候。日本方面仍拒绝同这两个代表谈判,理由是他们并未由清朝政府授与谈判的全权。张荫桓和邵友濂没有能从日本人那里探听到一点讲和的条件就被实际上驱逐回国。

日本方面又经过美国人向清朝政府说,必须改派&ldo;声望甚尊,声名素著的大员,给与十足责任&rdo;,方可进行谈判,而且还表示,日本将不仅要求赔款,而且要求割地,所以清方的代表必须是有权订立这样的条件的大员才行。日方还透露,他们所中意的大员就是奕沂或李鸿章。这时,清朝政府已经自认一败涂地,为了求得停战,不惜任何代价,所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到日本乞和。李鸿章率领了大批随员在二月间到达日本的马关,随行的人员中有几个美国人,其中主要的一个是科士达,此人曾于1892-1893年任美国国务卿,在张荫桓和邵友濂到日本时已被清政府聘为顾问。这些美国顾问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李鸿章的代表团老老实实地接受日本方面提出的条件。

以李鸿章为一方,以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为另一方的马关议和在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日本方面拒绝先停战,再议和约,所以战争状态仍继续存在,虽然事实上日本已经没有力量立即进行新的战役。由于有个日本浪人开枪打伤了李鸿章,谈判日程拖延了些时间。三月初五,双方成立了以二十一天为期的停战条款。接着日方才提出了他们的和约底稿,并且威胁说,和议不成,就要重新进行战争,进攻北京。伊藤博文向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他在李鸿章养伤的时候,被任为钦差全权大臣)说:&ldo;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命令一下,七十艘运送船,搭载大军,舳舻相接,直往战地。如此,则北京之安危,有不忍言者。再深切言之,谈判破裂,中国全权大臣一去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亦属不能保证。&rdo;1这种威胁,对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朝当权派是很有效果的。在李鸿章伤愈后,同伊藤博文进行议和条款的谈判时,他们问有如下一段谈话2,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如何咄咄逼人,一方面是如何俯首听命。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指李)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可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