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作为&ldo;客卿&rdo;的阿思本居然向恭亲王发出了&ldo;最后通碟&rdo;,限48小时内批准他和李泰国的协议,否则他就立即解散舰队。在这封&ldo;最后通碟&rdo;中,他辩护说自己和李泰国的一切言行均严格执行了恭亲王最早的指令,抱怨中国政府没有遵守诺言。
这封信终于激怒了恭亲王及总理衙门,即使一向十分温和的大清外交部副部长(&ldo;总理衙门大臣&rdo;)文祥,也甩出了重话:大清国即使退回到关外,也绝不会屈服于阿思本的无理要求。
10月19日,没有得到回音的阿思本请示英国公使卜鲁斯,说明他想解散舰队,但由于所有舰艇是清帝国的财产,他无法处置,同时又担心如此强大的舰队如落入地方政府手中,会出现大的风险。
卜鲁斯回信说,他已经告知恭亲王和总理衙门,这支舰队的指挥权只能由女皇政府信得过的人指挥;他要求阿思本想方设法先将舰队留在手上,在得到英国政府指令之前,不得移交给任何人。
随后,在美国公使蒲安臣斡旋下,总理衙门和英国公使进行了紧急磋商,最后双方同意由阿思本遣返所有人员及舰艇,中国政府承担所有的经济损失。
这一事件,令大清国损失了80万两白银。但经此折腾,恭亲王再度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即使是&ldo;腐败无能&rdo;如满清者,也同样,甚至更加理解&ldo;枪杆子里出政权&rdo;的中国式真理,什么都可以丢,就是枪杆子不能丢;什么都可以牺牲,就是枪杆子不能牺牲。在这一原则问题上,来不得丝毫的松懈与让步。
阿思本舰队解散十一年后(1875年),在赫德牵线下,恭亲王再度拍板,向英国采购军舰,但上至舰队司令,下到普通水兵,都是清一色的大清子民,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北洋舰队。后人无从得知,恭亲王在枪杆子问题上如此坚持原则,究竟为大清国带来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因内忧外患而危在旦夕的政权,此后又支撑了四十多年之久,并且还时不时地迸发出貌似中兴的星星之火……
第十五章洋干部下岗
【恭亲王为大清国今后任用洋干部设立了规矩,即一方面大胆起用,另一方面严格管理。从此,在遍地腐败的大清官场,洋干部以其专业、敬业、廉洁,在军事、财政、教育等领域建树颇丰,大大延缓了帝国的衰亡。】
1863年i1月16日,大清国又一名高级领导干部被&ldo;双开&rdo;。这回轮到了英国籍干部李泰国。
洋干部也能上能下,说换就换,这当然是新鲜事,表明大清中央在干部人事任免乃至外交方面的日渐雄起。
担任了9年的大清国海关关长(&ldo;总税务司&rdo;),李泰国在大清中央政府中很有些分量:他不仅执掌着海关这一大清国的主要财源,而且在大清国与西方各国,尤其是老大哥英国的双边及多边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清国将自己的第一支新式海军的采购大订单,交给他去执行,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央对他的倚重和信赖。
撤换这样的洋干部,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有魄力下这个决心的,只有绵里藏针、外柔内刚的恭亲王奕訢。
越位
导致李泰国与其&ldo;老板&rdo;奕訢翻脸的导火线,是其在经办&ldo;英中联合舰队&rdo;时对中国主权的蔑视和践踏。从那时开始,这一事件一直都被作为&ldo;帝国主义侵略&rdo;的经典案例,也是历经满清、民国直至今日而评价依然的极少数&ldo;铁案&rdo;之一。
在购置舰队和招募外籍官兵中,恭亲王及中国政府给李泰国的授权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他可以在审定的预算额度内自主开支。但李泰国却擅自突破了这一授权,在他与这支&ldo;混血&rdo;舰队的未来司令阿思本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两人居然约定了阿思本只接受由李转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而李泰国还可以对其认为不合适的圣旨不予转达。同时,双方还约定将舰队官兵4年的薪水一次性提前支取。
这当然深深伤害了以恭亲王为核心的大清政府和人民的感情,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将海军大权拱手相让的合同。在李泰国和恭亲王等人的激烈争论中,他坚称中国地方官员过于腐败,因此舰队不能听从前线统帅的调度,而必须直属于皇帝,这又激起曾国藩、李鸿章等前线大员们的激烈反对,并被迅速上升到军队听谁指挥的国家原则高度。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局面下,恭亲王只能选择玉碎而非瓦全,舰队最后被解散。大清国第一次大张旗鼓的人才、技术双引进项目,宣告破产。
对于涉嫌渎职的李泰国,恭亲王十分恼怒,他在给皇帝的报告中,用罕见的尖刻语言说&ldo;李泰国办事刁诈,以致虚糜巨款,实难姑容&rdo;,处分结果是&ldo;将其革退,不准经理税务&rdo;。恭亲王随即娴熟地、辩证地将这件坏事说成了一件好事:&ldo;该夷狡侩异常,中外皆知,屡欲去之而不能,今因办船贻误,正可藉此驱逐&rdo;,如果李泰国敢于不遵,则将通过英国公使对此进行惩办。
强悍的李泰国在这样的打击面前终于低下头,之后与恭亲王的几次见面,&ldo;词色之间,业已神丧意沮,迥非来时桀骜情状&rdo;。但恭亲王依然担心他&ldo;野性难驯&rdo;,为了防止他回到英国后&ldo;颠倒是非,处心积虑,遇事思掣中国之肘,不可不预为设防&rdo;,于是将详细的经过,发文告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及李泰国的好友、中国通威妥玛,以彻底杜绝李泰国&ldo;造谣簧惑&rdo;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