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照准,要求倭仁立即保举精通天文算学的人才数名,&ldo;另行择地设馆,由倭仁督伤讲求,与同文馆招考各员互相抵砺,共收实效&rdo;。
倭仁这下急了,赶紧解释:&ldo;奴才意中并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不敢妄保。&rdo;
中央却依然不放过他,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要求他随时留心人才,一旦发现此类人才,立即保荐,这等于给他套上了一个箍。接着,朝廷干脆任命倭仁也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长期在同文馆任职的美国人丁韪良,对恭亲王的这招请君入瓮十分欣赏。他认为这是恭亲王为了让倭仁这个&ldo;老沙文主义者&rdo;能亲自通过跟他所谓的&ldo;洋鬼子&rdo;打交道来长点见识。
恭亲王的阳谋,倭仁当然能看清,他绝不愿意出任这一&ldo;鬼使&rdo;,再三请辞,却再三被驳,无奈,只好中途落马––对于倭仁是否堕马回避,学界尚有争论,史料也有冲突,但可以肯定的是,倭仁的确是以病假的方式得以保持了&ldo;体面&rdo;。
对此,丁韪良惋惜地说,如果倭仁&ldo;不拒绝训练,谁晓得这个老翰林会不会同样彻底地转变过来呢?&rdo;他同时总结出,总理衙门对付保守派的做法,就是&ldo;以内部摩擦避免外部反对&rdo;。总理衙门成员成林曾经向他解释:&ldo;你知道,由于外来反对,总理衙门的筹划有时搁浅。聪明的御史或有势力的总督向皇帝进谗言,从而破坏我们最明智的计划。这种情况下,恭亲王虽感应对困难,但仍自有办法。他奏请皇帝给他的反对者在衙门中安排位置。亲王知道,反对者一旦进入了衙门,不久就会发现,亲王的政策才是应对外国的惟一可行办法。毛昶熙和沈桂芬就是这样进入衙门的。&rdo;曾经是保守派一员的毛、沈进入总理衙门,真正挑起这千斤重担后,几乎立即实现了改变,不仅成为恭亲王的忠实同僚,而且.成为坚定的改革者和&ldo;总理衙门里最好打交道的人&rdo;。
在这次辩论中,倭仁虽然处于下风,但却&ldo;死不改悔&rdo;,而这轮折腾的效果立即显现:即使待遇十分诱人,同文馆的天文算学专业最后只勉强招收到了30人,而其中的20人在第二年就被淘汰。而此时,日本已经派出了第一批学生前往西方。梁启超日后感慨道,设立天文算学馆的计划如果顺利推进,则今后&ldo;中学与西学不至划为两途,而正途出身之士大夫,莫不研心此间以待用&rdo;,假以时日,必将有所成就,从而&ldo;用以更新,力图富强,西方大国犹将畏之,而况于区区之日本乎?&rdo;
改革的大幕在东亚升起,恭亲王一己之阳谋及手腕,能敌得过人家一国的阳谋兼阴谋吗?
第三十二章猫儿闹大清
【当抓住老鼠成为检验猫儿能力的唯一标准时,猫儿们自然要解放思想,
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牢笼。一部晚清经济史,就是一场超级猫儿的海选pk,
一场在潜规则甚至无规则下上演的大戏。】
大清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在内忧外乱夹击下,再怎么落败,还是老鼠遍地走,而且肥硕得很,甚至越落败,老鼠就越肥。
又多又肥的老鼠,当然吸引了无数只猫儿,不管黑猫、白猫,不管土猫、洋猫,也不管是公猫、私猫,都铆着劲、变着法,想成为那只能抓住老鼠的好猫。
当抓住老鼠成为检验猫儿能力的唯一标准时,猫儿们自然要解放思想,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的牢笼。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大清国的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改革就是利益重组,有时甚至就是赤裸裸的巧取与豪夺。
一部晚清经济史,就是一场超级猫儿的海选pk,一场在潜规则甚至无规则下上演的大戏。
猫儿嘉年华
最为活跃的当然是&ldo;公猫&rdo;们。大清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早走的就是&ldo;一大二公&rdo;的道路,国库出资,官员坐庄,在奠定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基础的同时,也令一部分官员及其亲属迅速跻身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大清国财政两袖&ldo;清&rdo;风,没有能力为不同官员不同花样的改革支付学费,但靠山吃山,政府最大的资源并不是白花花的现银,而是政策。脑门一拍,大笔一挥,推行&ldo;官督商办&rdo;,政府画圈,老板掏钱,改革开放照样做得红红火火。能进人这个圈子内的商人,自然也都非等闲之辈,个个能量都可直通&ldo;海里&rdo;。其中的佼佼者是胡雪岩,其政府公关能力之强,与官场结合之紧密,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官办的纯国企和官督商办的半国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官僚化。史料记载,盛宣怀每次到机器织造局检查工作,厂里就要组织员工夹道欢迎和欢送,一如官场规矩,只是不知道是否会有节奏地呼喊&ldo;欢迎欢迎,热烈欢迎&rdo;?
&ldo;公猫&rdo;们虽然公开捕鼠的功夫并不怎么样,但私下为自己偷腥的本事却都不小。财务混乱,公私不分,是当时国企和半国企的最大问题。一边高喊实业救国,一边则将公款尽可能多地挪到自己兜里。著名思想家、机器织造局的郑观应,就挪用公款为自己炒股炒房,导致开工都被严重延误。至于效率不高,浪费严重,更是普遍现象。&ldo;模范总督&rdo;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从立项开始到投产,都是凭空想象的&ldo;政绩工程&rdo;,证明了晚清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不断折腾。更有甚者,&ldo;公猫&rdo;之公,还真是体现在了性别意义上。机器织造局的文件显示,在相当一些企业干部眼里,工厂就是一座免费的丽春院,女工们俨然成了廉价的应招女郎,权力果然成了最好的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