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李浩辰的指引,若梅一眼看过去,正好瞅到刘柳那一部分。她被马萨诸塞州的华人机构和当地政府,评为1996年度十大华人杰出青年!扫了一眼,若梅并没太放在心上,反而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这种奖项,但凡领导家的孩子一般都能得。如果刘柳做出了什么杰出的成就,她也就认了。但看这种新闻媒体方面的众多成就,什么六岁起就跟着下乡播报节目,多次以最小的年龄深入灾区一线慰问群众,在哈佛传播优秀中华文化,一眼就能看出其真实度啊。
后面跟着的冯耀和郑世逸,也获得了该项奖项。比起刘柳,他的履历要好看许多,有多项水利方面的专利。
前面那俩人不算啥,最让若梅惊奇的是吴勇竟然也在其中。而他获奖的理由,竟然是热心当地的慈善事业,多次带头组织义务募捐,帮助黑人友人度过生活难关。
好吧,若梅扶额,吴家财大气粗,鉴定完毕。
周围不乏各种赞美之声,九十年代能获得国外奖项,在国人心中还是很厉害的成就。若梅但笑不语,他们肯定没仔细看过钱钟书的《围城》,那里面方鸿渐各种文凭的来源那一段。
别以为过了半个世纪,大洋彼岸就能彻底改变什么。看天朝就知道了,国家社会的整体进步,是一个长期且艰辛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真是挺厉害的,哥哥我们也得加油,不能落后于人。”
萱萱姐拍拍若梅的肩膀,给她一个赞赏的眼神。李浩辰也加进来,“带上我和萱萱,我们一起加油。”
“带上你没什么,不过萱萱姐,我没觉得她哪儿还需要再完善。”
若梅扫了眼展板上的十位学生,再瞅瞅萱萱姐,怎么看都是萱萱姐更厉害。
“小马屁精,快上课了,咱们都进去吧。”
“人家本来说的就是实话么。”
坐在座位上,第一节课是数学。拿出课本,若梅看得比平时都要认真。刘柳他们已经迈出了新的一步,她也不能落于人后。不管那奖项里有多少水分,人家能拿到了,那就比她要强。
等到放学,林建军看着一脸严肃的小女儿,“怎么了这是,谁惹妞妞生气了?”
摇摇头,若梅换上拖鞋,“没有。”
海峰跟在后面,把事情说了一遍,“其实妹妹得的那些奖也不差啊,你可是咱们市的三好学生,古筝也多次获得大奖。”
“我知道,我只是觉得应该做的更好。对了爸爸,厂子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林建军拿出营业执照,“你们看,全都已经办好了。”
“妞妞喜欢什么口味,草莓还是凤梨,爸爸先让他们给你做点喝。”
若梅摇摇头,“不用了,我喝牛奶喝白开水就行。哥哥,你喜欢什么味道?”
海峰也摇头,“爸爸,咱们还是按照原计划来吧。没必要因为我和妹妹,打乱了整个工厂的步调。”
“哥哥说得对。”
林建军有些无奈,“这不是在调试机器么,行了,就按你们俩说的办!”
若梅对自家饮料厂充满了信心,九七年这时候,饮料是个朝阳产业。而且随着通货膨胀,这个产业会迅速发展。刘明珠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因为她本人没经验,加上他们家的刻意诱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过分依赖那几个美国专家。
那几位专家的确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从珍珠果汁的生产销售管理方面,她就能看出来。他们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非常适合当前的美国。
先进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败笔。专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贸然套上去肯定不行。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眼下的中国不适合果汁类饮品的消费。其实若梅对这一块也不是很了解,但她有着后世的见识。林建军也是做生意的老手,当超前的见识和丰富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加上细心地哥哥在一起查缺补漏,一个适合当下的构思就出来了。
他们不做果汁,而是要做酸奶。饮料的生产线,一般都大同小异。由于林家的带动,县里有足够的奶源,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的确很适合做乳制品饮料这一块。
中国的家长跟国外的家长不同,他们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果汁卖不动,但用上合适的办法,适合儿童口味的乳制品肯定会卖的很好。
这才是若梅一直以来的计划,她想要做的一直是儿童饮品。至于那个果汁厂的企划,是专门做给刘明珠看的。若梅可以算是非常了解刘明珠,她虽然自视清高,但也会用一些手段。她非常崇洋媚外,纯天然果汁这种高端饮品,一定会得到外国专家的赞同。
果然一切都在她的计划中,要不是前世刘明珠屡次难为她,她真的了解不了这么深。现在有了现成的设备,她们家也可以省一大笔钱。
若梅还记得前世,那个厂子的饮料独霸全国多年。虽然价格非常不便宜,但稍微有条件的家长都会让孩子们随便喝。而小孩子,也会以每天喝这种饮料为荣。她们家如今做的,正是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