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两个中年文士,并肩着走了进来。
看见这二人,韩馥的双目中显出一丝无奈,终究是迎了上去。
“友若,景明,你二人休息地可好?”
左边那个更加瘦高一些的文士,回答道:“全赖文节招待,我二人休息得自是不错,只是,文节你休息得如何?”
韩馥苦笑一声:“就最近的这些消息,要我如何安枕?”
矮胖一些的文士笑了一声:“那州牧大人为何不仔细考虑考虑,我二人献上的安枕之策?”
韩馥的眉头不自觉地拧紧了一下,随后又松开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绝不愿意和这二人多说一句话。
甚至于,他连将这二人乱棍打出的心都有了。
这两人当中,瘦高一些,更年轻的那个,名叫荀谌,字友若,和韩馥一样,都是颍川人。
荀谌这个名字,在韩变所在的后世,或许声名不显,但在这个时代,却是让许多人都如雷贯耳的存在。
荀家著名的荀氏八龙,哪个不是声名赫赫?
荀谌不仅是名气大,本身也有符合他名气的能力。
而另外一个,矮胖一点的文士,名叫张导,字景明。
张导如今已经年近半百,头发已经有些灰白,看上去毫不起眼。
可是,韩馥对张导的重视,犹在与他是同乡的荀谌之上。
这同样是一个在后世声名不显的人物。
但他同样做到了青史留名。
光和三年,还是汉灵帝当政的时候,这个张导就成了钜鹿太守。
当时,钜鹿旁边的漳河泛滥,时常决堤,百姓深受其害。
张导以太守之尊,亲自按照地图推演,随后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最终治好了漳河水患。
百姓感激他的恩德,甚至于为张导立了一块“漳河神坛碑”。
无论是荀谌,还是张导,都不是韩馥能轻慢的。
可问题是,这二人,身上都早就打上了袁绍的标签。
尤其是张导,在群雄讨董之时,袁绍之所以能当上盟主,就有张导为他奔走的功劳。
甚至于,当时登台盟誓,歃血为盟的时候,陪伴在袁绍身边的,就是这个张导。
韩馥对这二人很重视,但同时也很提防。
因为,这二人来邺城的目的并不单纯。
他们是作为说客,想来说服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的。
在鞠义宣布反叛不久,韩馥就得到消息,公孙瓒宣布起兵讨伐董卓。
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韩馥就认为这是在扯淡。
十八路诸侯讨董才过去多长的时间?当时十八路诸侯都没办成的事,你公孙瓒再牛,也没办法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