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北京城多大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名祠沧桑祭于谦(1)

胡同是北京城的一大特色,而在英灵辈出的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里,却不知埋藏着多少故事,在胡同里转来转去,又不知能遇上多少英魂。在不起眼的西裱褙胡同里,就坐落着于谦祠。由于城市建设,这里的许多房屋已被拆去,于谦祠也在修缮中,不能进去拜谒。秋风里,这座历经了五百余年的祠堂显得那么的萧疏破败,让人不禁深深叹息:英雄的忠魂今何在?那个与北京城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的名字,难道就这样湮没在都市的繁华里了吗?祠堂前,&ldo;于谦祠&rdo;三个字经过风雨的洗礼,依然斑驳可见,拨开历史的尘沙,将人们带进了1449年北京秋天的历史风云画卷。  公元1449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的秋天,对大明王朝来讲,可真是一个多事之秋。明朝立国后,元代蒙古势力逃往北方草原,对明朝北部边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时,蒙古瓦剌部逐渐强大,统一了蒙古各部,首领也先为了进一步扩充实力,分兵四路南下,并亲自率兵进犯大同。8月3日,明英宗朱祁镇在自己最宠信的太监王振鼓动下,不听大臣的劝告,下令&ldo;亲征&rdo;,结果于9月3日在土木堡(河北怀来东)兵败被俘,50万大军几乎全部覆没,这就是明代历史上的&ldo;土木之变&rdo;。也先的瓦剌军一路烧杀抢掠,挟持着英宗皇帝向明朝的京城‐‐北京逼来。  消息传到北京,人心惶惶。当时京城里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的老弱疲卒还不到十万。朝廷上下更是一片大乱,皇太后哭哭啼啼,忙着搜集金银财宝,准备把皇帝赎回来。二十二岁的郕王朱祁钰监国(在皇帝外出时代为摄政),心无主见,命令群臣商议方略。大家乱纷纷没有主张,一些官员只知道聚在一起哀哭。有个叫徐珵(后改名徐有贞)的翰林院侍讲早就把自己的家小送出北京,往南方安顿,见到这么个混乱局面,便在朝堂上大讲星象有变,应当迁都南京。话音未落,一声怒斥传来:&ldo;谁主张南迁,谁就该杀!&rdo;徐珵吓得不敢再作声,那严正的声音却更激昂开来:&ldo;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但摇动,必将危及国家的大计,难道没有人看到宋朝南渡偏安的前车之鉴吗!&rdo;仿佛一阵惊雷滚过,朝堂上立刻静了下来,郕王和大臣们一看,那个义正严辞的人正是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是钱塘人,他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对人说:&ldo;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rdo;于谦考中进士后,曾在在江西、河南等地做官,平反冤狱数百起,为官清廉刚正,人称&ldo;于青天&rdo;。那时,宦官王振权倾朝野,各地官员进京朝见都要给他行贿送礼,还唯恐不收。于谦却是空手去空手回,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送礼,他晃晃袖子,笑着说:&ldo;我只有两袖清风呀!&rdo;就这样,于谦以自己的品格和清正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许多正直官员的尊重。当时,于谦的上级,兵部尚书已经在土木之变中阵亡,他实际上已是最高级的军事长官,他誓死保卫京师的决议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没有人再敢提议南迁。于谦立即被升任为兵部尚书。  受命以后,于谦立即采取措施,请郕王下令,调动南北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军队火速开赴京师,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接着,进一步稳固国家的内政。由于王振恃宠误国,人人切齿痛恨,有一天,郕王临朝,大臣们要求诛灭王振九族,不肯退朝。王振的一个亲信党羽名叫马顺,气焰非常嚣张,跳出来斥责大家退去。有一个大臣气急了,扑上去揪住马顺就打,大家也一拥而上,一阵拳打脚踢,竟把马顺给打死了,朝堂上秩序大乱,卫兵们也声势汹汹。郕王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害怕得站起来要躲进内宫,于谦穿过愤怒的人群,层层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请郕王宣谕说:&ldo;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追究。&rdo;大家才安定下来,郕王也控制了局势。于谦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可见当时的情势有多么凶险。事后,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息说:&ldo;国家就全靠你了,今天就是一百个王直又有什么作用!&rdo;当时,朝廷上上下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于谦,于谦也毅然以国家的安为己任。由于英宗被俘,皇太子年幼,一国无主,为了政治和军事需要,于谦和文武百官奏请郕王即位,经皇太后同意,郕王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即位为帝,改元景泰。

名祠沧桑祭于谦(2)

于谦忧国忘家,日夜谋划,他的整顿内政,惩办王振党羽,选拔文武官员,整饬武备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军民的拥护,整个北京城的军民都投入了北京保卫战的准备工作中,京师的防务焕然一新。军仗局、军器局的工匠们昼夜不停,赶制大批盔甲、火炮、战车和兵器。城中百姓全被发动起来,帮助士兵从通州仓搬运粮草,充实京师。京城九门的防御工事也顺利完成,建起了五千一百余丈的沙拦。更多百姓则拿起刀枪,应募参军,短短的几天时间,京师的兵力迅速扩充到二十二万人。  十月,也先挟持着明英宗攻破紫荆关,进窥京师。景帝敕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将军石亨建议收缩防线,固守城内。分析了敌我形势,于谦没有同意,他说:&ldo;大明不能向敌人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rdo;于是调遣二十二万将士分兵京城九门,由九名骁勇善战的将军统帅,摆开阵势。并将城门全部关闭,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于谦把兵部的事务交给下级,自己披上战甲,亲赴德胜门外石亨的军营中督战,抵挡也先的进攻。他下达严令:临阵时,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后队斩前队。将士们知道后退必死,无不奋力死战。  也先率部猛攻德胜门,于谦令石亨在德胜门外的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诱敌。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明军神机营火炮、火铳齐发,伏兵四起出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号称&ldo;铁颈元帅&rdo;的平彰卯那孩被&ldo;神炮&rdo;击毙。也先只好转攻西直门,被都督孙镗击退,进攻彰义门的瓦剌前锋也在明军的战车和炮火的击下遭到挫败。北京西郊的居民还登上屋顶,投掷砖瓦助战,喊声惊天动地。  激战一直持续了五天。当初,也先率兵深入,以为北京城早晚可破,等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相持了五天,死伤惨重,士气低下,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王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归路,于是带着英宗由良乡西去。于谦调兵遣将,一直追击到居庸关才返回,北京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而也在北京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于谦力挽狂澜,功劳最大,景帝要给他加官晋爵,于谦坚决推辞说:&ldo;京城的四郊都是断壁残垣,这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呢!&rdo;皇帝不准,加封于谦为少保、总督军务。于谦生活简朴,住的房子很破旧,仅仅能够遮挡风雨。景帝赐给他西华门的一所大宅,他说:&ldo;现在国难当头,我怎敢过安稳舒适的日子?&rdo;由于推辞不成,勉强接受,但他却长住到办公场所,很少回去。在他的主张下,朝廷增兵真定、保定、涿州、易州等府州,派大将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又从京师&ldo;三大营&rdo;士兵中选取精壮,设立&ldo;团营&rdo;,增强明军的战斗力。  也先将明英宗扣留了一年,一直无机可乘,只好将他送回北京,与明朝言和。景帝将他的这位皇兄安置在南宫大内,派人看管起来。1457年(景泰八年),趁着景帝生病,徐有贞、石亨和宦官勾结,发动&ldo;夺门之变&rdo;,带兵闯进英宗居所,拥立他复位。  于谦生性刚烈,疾恶如仇,因此遭到徐有贞、石亨等人的忌恨,这些人在英宗面前大讲他的坏话,英宗本来就对于谦拥立弟弟做皇帝,心里很不舒服,又听信谗言,给于谦定了个&ldo;谋反&rdo;的莫须有罪名,判处死刑。  那是一个阴云四合的日子,天色黑沉沉的,像要落下雨滴,在全城百姓的哭泣声中,于谦在西市(北京西四牌楼)被杀,时年60岁。  于谦死后,家无余资,除了一些书箱,就是景帝赐给他的蟒衣、宝剑。听到于谦被杀害的讯息,行人莫不叹息。成化二年(1466年),宪宗皇帝下诏为于谦平反,追复原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年)时,在祠中塑立了于谦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废,光绪时又重建。于谦祠坐北朝南,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楼分两层。上层为魁星阁,阁上有清人孙贻经书写的&ldo;热血千秋&rdo;匾额。正房5间为享堂,供有于谦塑像。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也被拆除。于谦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