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兵力与克敌制胜
2
《孙子》说:&ldo;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rdo;;(镒、铢,是古
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1两为24铢。镒与铢的比例为576:1。以镒称
铢比喻为兵力占绝对优势,以铢称镒比喻为兵力占绝对劣势);&ldo;用兵之法
34
十者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rdo;,&ldo;以众击寡&rdo;,&ldo;并敌一向,千
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rdo;《孙子》的这些论述,揭示了用兵的规律性的东
西,特别是其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是很可取的。一是用兵要以实力为基
础;二是用兵要有重点,不能四面出击;三是只有以集中对分散,才能奏效。
以上三条都有个斗智问题。
后人对集中兵力原则的论述,直到克劳塞维茨为止,还没有超过《孙子》
的。至于运用得好的,那倒不乏其例。例如中国的孙膑、韩信、陆逊等都是
集中使用兵力的能手。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19年3月进行的萨尔浒之战中,他以68万旗兵
对11万明军,采取&ldo;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rdo;的方针,巧妙集中兵力,结
果大败明军。拿破仑在其2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进行过50多次大的战役,
多数战役取得了成功。他的用兵突出特点就是:在决定性的时间最大限度地
集中兵力于一个决定性的方向和地点,造成局部优势,一战而胜,再及其余。
奥斯特利茨战役堪称拿破仑用兵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此役,他以了万法军大
战10万俄奥联军,结果以法军获全胜,俄奥联军惨败而告终。对这次战役,
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ldo;这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战争还存在,
1
这次战役就不会被忘记。&rdo;拿破仑以少胜多(从总体上说)的秘诀在善于集
中兵力。
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解释和运用集中兵力的原则,是在马克思
主义产生之后。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
物质力量才能摧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326页。
2《孙子&iddot;形篇》。
3《孙子&iddot;谋攻篇》。
4《孙子&iddot;虚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