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的地方是在靠近中门的一座厅上,胡家下人称之为&ldo;公所&rdo;,男女总管有事商量都在此处,逢年过节,或者有什么重要话要交代,螺蛳太太也常用到这个地方。但象这天要点了蜡烛来说话,却还是头一遭。
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没有来由的恐惧,而且十一月的天气,冷汛初临,那些男女总管的狐裘,竟挡不住彻骨的晓寒,一个个牙齿都在抖战。
两行宫灯,引导着正副两大方冉冉而至,进了厅堂,两人在一张大圆桌后面坐了下来,卸下玄狐袖筒,阿兰与阿云将两具金手炉送到她们手里,随即又由小丫头手里接过金水烟袋开始装烟。
&ldo;不要!&rdo;螺蛳太太向阿云摇一摇手,又转脸看一看大太太。
&ldo;你说吧!&rdo;
于是螺蛳太太咳嗽一声,用比平时略为低沉的声音说:&ldo;今天初二,大后天就是三小姐的好日子,大家多辛苦,一切照常。&rdo;&ldo;多辛苦&rdo;是应该的,&ldo;一切照常&rdo;的话由何而来?一想到此,素来有咳嗽毛病的老何妈,顿觉喉头发痒,大咳特咳。
大家都憎厌地望着她,以致老何妈越发紧张,咳得越凶。但螺蛳太太却是涵养功深,毫无温色,&ldo;阿云,&rdo;她说:&ldo;你倒杯热茶给老何妈。&rdo;
不用她吩咐,早有别的小丫头倒了茶来,并轻声问道:&ldo;要不要搀你老人家到别处去息一息?&rdo;
&ldo;马上就会好的。&rdo;螺蛳太太听见了,这样阻止,又问咳已止住的老何妈:&ldo;你的膏滋药吃了没有?&rdo;
&ldo;还没有。&rdo;老何妈赔笑说道:&ldo;三小姐的喜事,大家都忙,今年的膏滋药,我还没有去配呢!&rdo;
&ldo;你不是忙,是懒。&rdo;螺蛳太太喊一声:&ldo;阿高!&rdo;
&ldo;在。&rdo;
&ldo;你叫人替老何妈去配四服膏滋药,出我的帐好了。&rdo;
阿高是专管&ldo;外场&rdo;形同采办的一个主管,当下答一声:&ldo;是。&rdo;
等老何妈道过谢,螺蛳太太又说:&ldo;你们都是胡家的老人,都上了年纪了,应该进进补,有空就在庆余堂去看看蔡先生,请他开个方子,该配几服,都算公帐。&rdo;
这种&ldo;恩典&rdo;是常有的,照例由年纪最大,在胡家最人的福生领头称谢,但却不免困惑,这样冷的黎明时分把大家&ldo;叫拢来&rdo;,只是为了说这几句话?
当然不是!不过看螺蛳太太好整以暇的神情,大家原有的那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倒是减轻了好些。
再度宣示的螺蛳太太,首先就是解答存在大家心头的疑惑,&ldo;为啥说一切照常,莫非本来不应该照常的?话也可以这样子说,因为昨天上海打来一个电报,市面不好,阜康要停两天……&rdo;
说到这里,她特为停下来,留意大家的反应‐‐反应不一,有的无动于中,不知道是没有听懂,还是根本不了解这件事是如何不得了,有的却是脸色如死,显然认为败落已经开始了,有的比较沉着,脸色肃穆地等待着下文,只有一个人,就是跑&ldo;外场&rdo;管采办的阿高,形神闪烁,眼珠滴溜溜地转个不定,螺蛳太太记在心里了。
&ldo;昨天晚上谢先生来告诉我,问我讨办法,我同太太商量过了,毛病出在青黄不接的当口,正好老爷在路上。老爷一回来就不要紧了。你们大家都是跟老爷多年的人,总晓得老爷有老爷的法子。是不是?&rdo;
&ldo;是。&rdo;福生代表大家回答:&ldo;老爷一生不晓得经过多少大风大浪,这一回也难不倒他的。&rdo;
&ldo;就是当口赶得不好!&rdo;螺蛳太太接口道:&ldo;如今好比一只大船,船老大正好在对岸,我们要把这只船撑过去,把他接到船上,由他来掌舵,这只船一定可以稳下来,照样往前走。现在算是我同太太在掌舵,撑到对岸这一点把握还有,不过大家要帮太大的忙。&rdo;
&ldo;请两位太太吩咐。&rdo;仍然是由福生接话。
&ldo;有话老古话,叫做&lso;同舟共济&rso;,一条船上不管多少人,性命只有一条,要死大家死,要活大家活,这一层大家要明白。&rdo;
&ldo;是。&rdo;有几个人同声答应。
&ldo;遇到风浪,最怕自己人先乱,一个要往东、一个要往西,一个要回头、一个要照样向前,意见一多会乱,一乱就要翻船。所以大家一定要稳下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