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宣家丫头来了?有好日子没见着你了,近来可好?”
宣蘅起身,对周氏福了福身:“伯母安好,劳伯母记挂,蘅儿一切都好。”
周氏过来,拉着她的手坐下,目露心疼之色:“这段时间委屈你们了,咱们两家的亲事,你不用担心,你是为了这件事才来的吧?”
第102章知趣。
宣蘅听了周氏的语气,瞬间便知道她是误会了。
之前她父亲还是大理寺卿的时候,两府走的近,京中人都知道,因大理寺主管刑狱,宣家这几年来树敌不少,宣家一朝失势,多了是的人等着看他们笑话。
而宣蘅还有这门亲事做靠山,如不想太过落魄,被人踩在脚底抬不起头来,现在更应该讨好云家保住两府的姻亲。
任是谁看到宣蘅来到云府,都会以为她是来讨好周氏这个未来婆婆的。
宣蘅倒是没有尴尬,只是觉得这也是常理所在,刚要开口否认,周氏又道:“前日你母亲来过,也是担心我们云家会退亲,在宣家最难的时候,云家也没有落井下石不是?现在宣家好不容易挺过去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你放心,这个亲啊,云家不会退的!”
周氏到底是长辈,长辈卖了好脸色,宣蘅自然不能忤逆,也不能无动于衷没有表示,便起身谢过周氏,保持礼貌和周到。
只是心中却好奇母亲到底过来跟周氏说了什么,毕竟在她眼里,以云家捧高踩低的处事风格,必然不会再让她进门了。
可现在周氏竟然对她这么好。
周氏拉着她重新坐下,脸上的笑意忽然消失了,换上满目的愁容,叹息一声,说道:“但是,这亲事虽不能退,可婚期或许要拖一拖……”
宣蘅还想着母亲,听闻周氏的话,面色一怔,抬头看过来,杏眼中露出几分错愕。
周氏自顾自地说着:“远儿前不久才升任御史,朝中事务繁多,虽有父亲兄长帮衬,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开手来。虽说古话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你跟远儿自幼相识,他如今又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这个儿子我最懂了,怕是会困于儿女情长误了正事,等他性情定下来了,沉稳两年,再将你娶进门。到时他朝中地位也已稳定,你在内院为他操持,夫妻琴瑟和鸣,这日子才是和美呐!”
宣蘅愣愣地听她说完,缓了好久才渐渐明白她的意思,周氏说话很有一套,先是卖你个面子,告诉你不会退亲,照宣家现在这光景,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她一定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在这种时候,再跟你说推迟婚期,也不给具体的时间。
若云家信守承诺也就罢了,要是宣蘅等了很久,最后等到的仍旧是一纸退亲文书呢?
宣蘅顿时有些不耐,她本来到云府也不是说婚事的事儿,也对两府的姻亲不抱很大希望,若周氏堂堂正正的退亲,她或许只当情理之中,并不会有任何怨言,偏偏要以这样的姿态,仿佛是他们施舍的。
而最令她不舒服的,是周氏的口气,好像就算她嫁进来了,也要听从她的安排似的。
宣蘅突然一惊,才发现自己在公主身边待久了,几乎快要忘了女子三从四德出嫁从夫的闺训。
她站起来,对周氏微微欠了欠身:“伯母好意,蘅儿心领了,蘅儿实在不忍耽误云大哥,他如今在外朝正是殚精竭虑的时候,的确不应以婚姻这样的小事误了他的仕途,伯母不如直接退了这门亲,蘅儿知趣,不会纠缠的。”
“呦!怎么这是?”周氏笑了一声,“蘅儿莫不是生气了?是对伯母延迟婚期有所不满?那你也应该直说才是,别说这样的气话,婚姻大事岂是儿戏?”
看她要握住自己的手,宣蘅退后一步,疏离道:“我过来本来没想说婚期的事,伯母是误会了,既然云大哥不在,我便改日再来。”
说完转身要走。
周氏没想到她变脸这么快,且在她印象中,宣蘅一直都是听从父母长辈的话,待人谦逊有礼,甚至有一丝丝怯懦,是很好拿捏的人,眼下却竖着全身的刺,浑身硬得像是一块石头。
“娘!”
正要叫住宣蘅时,外面忽然传来一个喊声。
宣蘅将将要踏出门槛,见到迎面走过来的人,先是一怔,而后舒缓了脸色。
云逍远官袍还没来得及脱,显然刚从府外回来,他手里托着官帽,似乎是跑过来的,胸膛有些许起伏,看到宣蘅时难掩欢喜,英俊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
“七妹妹,你怎么来了?”
云逍远的惊喜不是假装,后面的周氏脸色却有些难看,她皱了皱眉,眼底闪过一丝不满,早一步走到宣蘅身边,擦了擦他脸上的汗:“不是说最近查案很忙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云逍远看着宣蘅,将周氏的手拿下,先给母亲问好,才道:“我回府取东西。”
宣蘅一见云逍远回来了,自然将刚才的不快都抛之脑后,上前一步,对他行了一礼,正色道:“云大人,我有些事要问你。”
云逍远听到那句生疏的“云大人”,先是一怔,周氏却沉了脸,用了责备的语气对宣蘅道:“远儿还有要事,耽搁不得,有些事你跟我直说就好,别打扰远儿。”
宣蘅一听这熟悉的语气,顿时气笑了,只是维持着体面的教养,对周氏淡淡福了福身:“伯母您误会了,我来云府,正事为公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