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挺经原文和译文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又过了一年,冉有为季氏统率军队,与齐军在郎地作战,打败了齐军。季康子说:&ldo;先生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呢?还是天生的呢?&rdo;冉有说:&ldo;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rdo;季康子说:&ldo;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呢?&rdo;

冉有回答说:&ldo;孔子办事情有正当的名分,然后才向百姓传播,即使在鬼神面前进行验证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如果让孔子像我一样去打仗,即使封给他千社,他也不会动心的。&rdo;季康子说:&ldo;我想召他回来,可以吗?&rdo;冉有回答说:&ldo;如果想召他回来,就不能让小人从中阻碍他,这样才可以。&rdo;这时卫国的孔文子想要攻打太叔,向孔子请教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回去后就吩咐备车离开卫国,说:&ldo;鸟能选择树木栖息,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呢?&rdo;孔文子竭力挽留他。正逢季康子派遗公华、公宾、公林,带着厚礼前来迎接孔子,孔子这才返回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共计十四年才返回鲁国。

鲁哀公询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ldo;治理政事的重点在于选择大臣。&rdo;季康子忧虑盗贼,孔子说:&ldo;如果你自己没有贪欲,那么即使是给予奖赏也不会去偷盗。&rdo;然而鲁国最终没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请求做官。

孔子生活的时期,周室衰微,礼乐废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重新编次《尚书》,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时期,按顺序排列史事,说:&ldo;夏朝的礼制我还能讲述,只是杞国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来证实这些制度。殷朝的礼制我还能讲述,只是宋国没有留下足以证明这些制度的文献资料。如果文献充足的话,那么我就能很充分地证实这些制度了。&rdo;考察了夏殷以来礼制增减的情况后,他说:&ldo;从那以后即使经过了一百代,礼制增减的情况也是可以知道的,因为不外乎文彩和质朴的相互交替。周朝借鉴夏、殷两朝的礼制而确定自己的礼仪制度,真是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礼制。&rdo;所以《尚书》、《礼记》都是出自孔子的编定。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ldo;音乐的规律应该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演奏时,要协调五音,接下来节奏必须和谐,声音必须清晰,做到循环紧凑、连续不断,这样整首乐曲才能完成。&rdo;&ldo;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才订正了诗乐,使《雅》、《颂》都能和原来的曲调相配。&rdo;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了孔子,删去重复的部分,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篇章,上采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间述说殷、周两代的盛世,下至周幽王、周厉王时期的政治缺失,起始于叙述男女夫妇感情和家庭关系的诗篇,所以说&ldo;《关雎》是《风》的首篇,《鹿鸣》是《小雅》的首篇,《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清庙》是《颂》的首篇&rdo;。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配上乐曲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等乐舞的音调。礼乐制度从此才得以称述,使得王道完备,六艺齐全。

孔子晚年喜好《易》经,对《彖》、《系》、《象》、《说卦》、《文言》等篇都详加叙说。他研读《易》的时候,把串联竹简的皮绳磨断了三次,说:&ldo;再让我多活几年,如果真能这样,我对《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充分掌握了。&rdo;

孔子用《诗》、《书》、《礼》、《乐》作为教学内容,弟子大约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类多方面受过孔子教诲但没有登堂入室的弟子也很多。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第三部分:坚忍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哀公致悼辞说:&ldo;苍天太不公平,不肯留下这位老人,使他丢下我一个人在位,孤零零的我伤痛不已。啊,多么悲痛!尼父,我顾不得用礼法约束自己了!&rdo;子贡说:&ldo;国君大概不能终老于鲁国了吧!先生曾说:&lso;礼法丧失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产生过失。丧失意志就会昏乱,失去所宜就会产生过失&rso;。生前不能重用他,死后才来悼念他,这不符合礼法。身为诸侯,却自称&lso;余一人&rso;,这不符合名分。&rdo;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ldo;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使人遵循。&rdo;我虽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在内心却十分向往。我读了孔子的书,可以想像得到他的为人。到鲁地去的时候,我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和礼器,儒生们都按时在孔子旧居演习礼仪,我在那里内心由衷敬仰,留恋徘徊不愿离去。天下的君王乃至贤人实在太多了,活着的时候都很荣耀显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孔子只是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学者们仍然推崇他为宗师。从天子到侯王,凡是中国讲论六经道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当作是判断和衡量的最高准则,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处处高扬坚韧卓绝的品行,这似乎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其父司马谈,学识渊博,任太史令。曾打算撰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可未曾动笔便去世了。司马迁很有志气,决心完成父亲的遗愿。

司马迁自幼便学习刻苦,从二十岁开始出游各地,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积累素材,为写书作准备。后来,他继任太史令,有机会查阅大量皇家图书。从四十二岁起,司马迁开始撰写这部史书。在尚未完成的时候,却因为替李陵辩解,而被夺职入狱。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也是一员骁勇能战的猛将。他因李广利的陷害,仅率五千步兵深入到匈奴领地,与大批匈奴部队力战十余日后,因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获,不得已投降了匈奴。司马迁认为李陵是有功之人,投降乃是不得已而为,将来一定会将功折过,报答汉朝的。可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在诋毁李广利,将他处以宫刑。司马迁本想一死,但为完成父亲的遗志和自己的抱负,忍处宫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出狱之后,他将自己的满腔不平和愤慨,全部倾注于笔端,经过多年不辍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不光是勾践通过忍成就了大事,许多开国之主都是从这条路上走出来的,让我们来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各路将领为了要扩大队伍,增加号召力,认为应立一刘氏宗室作皇帝。他们看中了生性懦弱、又无兵权、便于控制的刘玄,让他即皇帝位,建立&ldo;更始&rdo;政权。在攻克宛城和昆阳之战中,刘和刘秀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起义军中声威大震。刘虽然没有公开争夺皇帝的宝座,他的部将却都为他没能当上皇帝而愤愤不平。因而在刘玄称帝时,刘稷就气愤地说:&ldo;此次起兵图谋复汉大事的,本是刘、刘秀兄弟,今天称帝的这位可又干了些什么?&rdo;刘玄因此怀恨在心,任刘稷为抗威将军,以示惩戒。刘稷不肯受命,刘玄即下令逮捕。当要诛杀刘稷时,刘站出来表示反对,并为之争辩。一些贤嫉妒能的将领早就主张除掉刘,这时趁机劝刘玄杀刘,正中刘玄下怀。于是,刘与刘稷同一天惨遭杀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