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明朝为什么不是六朝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明英宗从小就是被王振服侍的,一个皇帝最缺少的就是友情,所以在英宗心里,王振就是他最好、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朋友是断然不会害他的,所以他一拍脑袋就下了命令,朕要御驾亲征!

听到这命令,文武百官直接就在午门之外跪倒一片,说的都是什么&ldo;皇上不可&rdo;、&ldo;皇上三思&rdo;之类的话。可英宗哪里还听得进去呢?一心想着的,就是王振给他勾勒出的凯旋蓝图。

一场战事,如果没有战略构想,那就如同瞎子上了战场。

一场战事,如果没有合理的部署,那就如同傻子上了战场。

一场战事,如果没有充分的粮草作为后盾,那无疑就等于自寻死路。

可是这三点,明英宗都占全了,他带领临时拼凑出来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准备赴大同。在他赴前线的路上,恰好赶上连天大雨,这二十万大军就好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哪里还有半点行军打仗的气势?好不容易赶到了大同,看到的情景更是让这些士兵感到崩溃,漫山遍野都是明军的尸首,顿时间一种绝望的情绪笼罩在明军心头,就连明英宗和王振都觉得这次御驾亲征太欠考虑了。

既然如此,明英宗决定还是撤退吧,回到北京再想对策,如果当时明英宗果断地、迅速地撤退,或许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可就在这样的关头,王振又突发奇想,想要借此机会衣锦还乡。

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很近,他觉得这次皇帝都在身边了,如果他能够和皇帝一起回到老家去,家乡父老们肯定对自己是佩服之至啊,估计当初王振在家乡的时候,也是属于地位较低的角色,否则他又怎么能有如此强烈的渴望扬眉吐气的心思呢!

他的提议得到了明英宗的同意,大臣们却是极力反对,认为这时候当务之急并非是什么衣锦还乡,而是赶紧回到北京想对策。这个王振很早就已经开始集结党羽,在朝廷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群心腹,对于群臣的反对,他根本不放在眼中。在明英宗的示意下,明军开始往蔚州方向撤退,一路上并没有什么瓦剌的军队,也许他们还没有赶过来,如果从蔚州这个地方撤退,时间原本应该是非常充裕的,可是,等明军已经到了蔚州境内的时候,王振又出了一个幺蛾子,他开始反对明军进入他的老家,理由竟然是二十万大军会践踏老百姓的庄稼地。虽说是踩坏了花花草草也不好,可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和时间争命的时候,就算是踩坏了一些粮食,大不了明英宗回去赔偿给这些百姓好了,结果明英宗又听从了王振的建议,改道从怀来撤退。

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赶上来,并且对这里形成了包围之势,明英宗和王振也成了瓮中之鳖,就这样,明英宗被掳走,这就是著名的&ldo;土木堡之变&rdo;。

就在瓦剌大军团团包围住怀来的时候,明军并没有投降,而是做了最后的挣扎,尽管全军覆没,但是没有一个人为了苟且偷生而选择投降,这是其一;其二,当时守护在明英宗身边的大臣们没有一个逃跑、投降‐‐明将樊忠杀死王振,英国公(明朝的最高世袭公爵)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全部战死沙场;其三,明英宗尽管被俘,但无论也先怎样威逼利诱,朱祁镇就是不投降,就是不以出卖国家利益作为条件换取自己的活路与大好前程。

土木堡事变之后,瓦剌的首领也曾经想过,要利用这个被俘的君主换些银子,他们带着明英宗跑到明朝边境上各个将领那里,意思就是你看你们的君主在我手上,你还不表示表示?可是各个将领几乎全部都是做了一个举动‐‐跪下给明英宗行大礼,然后果断拒绝瓦剌的各种要求。

明朝君主被俘虏,这对于大明王朝是决定性的打击,摆在明朝面前的有几条道路,一是和亲:在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和冒顿交手之后,就发生了&ldo;白登之围&rdo;,差一点就被冒顿给杀死了,最后是一个女人的功劳,化解了这次危机。可是明朝的朝廷之内完全不同意和亲的这个方法,他们认为大明的公主,只能嫁给能人将士,决不能为了国家而背负屈辱;第二条路,就是用银子去赎回明英宗,这也是瓦剌希望的结果,可是明朝的朝廷仍旧是拒绝。

就在瓦剌招摇撞骗的手段遭到拒绝的时候,一个更让他们崩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孙皇后与朝廷重臣拥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眼看着手里一枚棋子最终成了一步废棋,这让瓦剌部落首领恼羞成怒,直接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杀到了北京城。而明朝的名臣于谦则是开展了北京保卫战,通过这一场战役,迎回了明英宗。

尽管我们会说明英宗不应该如此信任宦官,更不应该遇到事情没有主见,完全让王振牵着鼻子走,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明英宗,以及当时一些大臣坚持了明朝的气节。同样都是皇帝被掳走,明朝的做法是&ldo;在哪里摔倒,在哪里站起来&rdo;,而宋朝则是选择了&ldo;眼不见为净&rdo;。

民族气节,成为明朝重新站起来的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我们不知道当明英宗成为敌军的俘虏之后,每日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应该是非常复杂的,而那些被瓦剌要求赎金的边关将领,内心肯定也是复杂且挣扎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这就是属于明朝的气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