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字狱不仅是在数量上&ldo;取胜&rdo;,在荒谬程度上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那句著名的&ldo;清风不识字&rdo;竟然都能够算得上是侮辱大清王朝,可见当朝统治者内心的狭隘和脆弱。
乾隆时期虽说是命令纪晓岚等人编著《四库全书》,很多人将这算是清朝的功绩之一,可事实上,乾隆并非是在整理,而是在筛选,将那些他认为不好的、对清朝不利的所有文章全部删去,这对华夏文明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浩劫。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其中有三部是在明朝末年完成,另外一部,也就是著名的《红楼梦》却成了残本。现如今的红学研究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曹雪芹原本是写完了《红楼梦》这本旷世巨著,但是却在流传的时候,不慎丢失了一部分手稿,而在此之后,乾隆曾经多次派人秘密地对《红楼梦》进行过修改。
文字的艺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小说,诗歌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明朝的诗歌作品虽然没有唐诗宋词那样影响深远,但是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ldo;台阁体&rdo;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ldo;前七子&rdo;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ldo;后七子&rdo;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ldo;文必秦汉,诗必盛唐&rdo;。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ldo;唐宋派&rdo;和&ldo;公安派&rdo;。
然而到了清朝,除了那位被康熙皇帝莫名其妙地奉为御前侍卫的纳兰公子之外,几乎没有出过几位真正的诗人。那位以风流著称的乾隆皇帝虽然在一生之中创作了数千首诗作,但是却没有能够让人记住的作品。毫不夸张地说,华夏文明之中最璀璨的文学,到了大清王朝时期,剩下的也仅仅就是章回体小说了。
其实&ldo;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朝之后再无华夏&rdo;这句话出自日本,宋朝时期,日本是中国的长期贸易伙伴,而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前,就曾经到达过日本,并且签订了《永乐条约》,所以在日本历史中,有很多关于宋朝和明朝这两个朝代的记载。在清朝之前,日本对于中国的态度,是尊敬的,或许说到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但是很多日本文献中都有过非常明确的记载。
但是当明朝灭亡之后,清朝建立了政权,日本对于中国的印象就已经跌倒了谷底,他们认为清朝是&ldo;华夷&rdo;,一个&ldo;夷&rdo;字就已经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
无独有偶,当时的朝鲜对于清朝同样有这样的情绪,根据朝鲜的史书记载来看,明朝的一代懒惰君主‐‐万历皇帝,在当地却有着极高的人气和崇高的声誉,这与万历曾经派兵支援朝鲜有关,所以直到朝鲜被迫向清朝屈尊的时候,他们也一直自称是&ldo;神宗皇帝再造之国&rdo;和&ldo;神宗皇帝所活之民&rdo;,并且坚持明朝的纪年法。即便是到了康熙年间,朝鲜依旧称明朝为&ldo;天朝&rdo;,而在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他们则是叫做&ldo;清国&rdo;、&ldo;北国&rdo;,甚至会用&ldo;胡皇&rdo;、&ldo;清虏&rdo;来形容清朝的君臣,也有不少朝鲜臣子以与清朝使节交往为耻。
日本也好、朝鲜也罢,这两个国家对于清朝的那种赤裸裸的蔑视,并不是因为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更是因为在清朝的统治之下,他们心中非常尊崇的华夏文明消失殆尽。曾经有一个叫做金钟厚的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ldo;所思者在乎明朝后无中国耳,仆非责彼之不思明朝,而责其不思中国耳。&rdo;
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历史就是这样滚滚而来,让人无法抗拒,留给我们后人的,只能是对于历史的正视。
第五章如果,一切可以选择
1.如果,张居正延寿十年
这是一个让我们很振奋,但又会很失落的话题。
张居正的事例在前文中已经介绍得非常清楚明白,在这里捡一些重点来说说:一、张居正的改革是非常有效而且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二、张居正的改革深得民心;三、他能够对皇帝施加完全的影响,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皇帝的职能。
这些是背景,详细的材料后面会再提到。
明朝的皇帝少有几个像样的,比如嘉靖皇帝刚刚创造了二十余年不上朝的记录,没多久万历皇帝就以四十余年不上朝的彪悍,刷新了这个纪录并且让所有的皇帝只能仰望‐‐有多少皇帝真的能坐满四十年龙椅?
正因为明朝皇帝多出混账,所以堂堂大明朝到了张居正说话管用的时候,其实已经摇摇欲坠。现在历史学界依然有着&ldo;明亡于万历&rdo;的说法,并且得到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认可。而张居正所进行的改革实际是挽救明朝命运的关键一步。
在他的努力之下,吏治开始清明,官员们在考成法的鞭策之下至少来说不敢懈怠,几次兴修水利让农业也有了发展,丈量土地是为了解决明朝中后期那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一条鞭法给政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同样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他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也使明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无休无止的纷争得到缓解,国家开始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