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了这一节,蒋文庆就说到:“税警团之议甚好,下官我愿意与在李道台的奏折上附名,并且写信给中丞大人,解说分明。”
“多谢蒋父母,”李鸿章大喜,“军械所之议,朝廷已经准了,工科给事中吕贤基大人已派家人给我送来了私信,军械所一切用料,工部都已备好,即将运来安庆,鲍比霍顿师傅,也将一同南下。”
蒋文庆听到这个消息,也喜笑颜开:“正是太好了,正是太好了。”
接着,李鸿章向蒋文庆解释了一下税警团的编制:
大致上就是以各位头领带来团练为单位,编成六个营,每个营一千多人,合计七千人。李鸿章的亲兵营由泸州团练组成,为胜字营,鹤字营,以李胜和李鹤章为统领。
潘濮和吴延香都是李鸿章的叔辈,不便直呼他们的名字,便以他们的儿子的名字命名:鼎字营和庆字营。
张家兄弟的自然是树字营,刘秉璋的是秉字营。
白天李鸿章引团练入城的时候,蒋文庆为了平衡势力,也做些些准备,这时他说道:“安庆本地的乡绅,豪侠仗义,也愿意拉出一支团练来,大约有两千余人,共同守城。”
“不知是哪位乡绅牵头?”
“李道台见过,王须水王员外,苗协统的汉军旗队还住在他家仓库呢。”
听到王须水的名字,李鸿章和苗人凤相视一笑,李鸿章说道:“那安庆城内就有一万余人,这下我就放心了。”
月0日预算
“44年度预算拖了快一个月了,本来去年年底就该定下来。”在大都督府会议上,李颖修发牢骚。
“各方面牵扯太多了,军队要用钱,群众组织的发动要用钱,南洋总局的建设更是要用钱,摆不平啊。”广东布政使徐继畲抱怨。
“今天一定要摆平。”楚剑功定调子,“按优先次序来,一项一项过。首先,颖修,今年到底有多少钱?”
“我们有一千六百万两白银做准备金,价值两千五百万元,以:4,可发一亿元的票子,其中两千五百万,和东印度公司做货币交换,履行《辛丑合约》,你带到欧洲去买货。剩下的七千五百万,分为三年,每年发两千五百万的票子。今年是最后一年,也就是说,明年,要么实现正循环,仅仅依靠税收,要么就增发银元券。”
“增发好啊,一摞纸,就是一百万,不像税收,扰民。”礼部尚书梁廷楠挺高兴。
楚剑功懒得解释,直接否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增发银元券,今年还能发最后一期,两千五百万,明年再说。”
李颖修怕其他人再纠缠增发的事情,赶紧说:“前两年税收,加上南洋总局的利润,收上来大概一千五百万,加上新发最后一批两千五百万银元券,今年用度四千万银元券。按照前两年的惯例,给五百万做军费。”
“不行,”楚剑功说,“军队规模扩大了,海军又新下水两条船,而且,还要准备打仗。”
“准备打仗?肯尼夫莱特做计划了?我怎么不知道?”李颖修不满地说。
在会议桌靠外的一端,肯尼夫莱特啪的站起来,用汉语说:“报告骠骑将军,我做了很多计划,但都是准备方案,没有提交给都督府。”
“你别误会,我是说湖北现在打得一塌糊涂,我们要以防万一。”楚剑功解释了一下,“军队的用度,至少按两千万往上走。”楚剑功又强调了一下“军费两千万往上走。”
“军费一下子用掉一半?太困难了。”李颖修说,“你知道么?维持广东省的盘子,就要一千万。”
“去年和前年,广东布政司不是都只花了六百万么?怎么44年就要涨到一千万?”
“广东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也在变化,我们争取在今年,实现保甲改造;还有,要把布政司里不适应时代的官吏,改造一部分,淘汰一部分。但这些官吏在42年起义之后,主动选择留在广东的,我们可不能随便把他们扔出去。”
李颖修说的,是两个问题。
以前的清朝政权,是不下县的。而按照共和的计划,政权的触角,要深入到每一个自然村。而在鸦片战争前夕,楚剑功帮助当时的广东巡抚怡良,重新整理了保甲,基本理顺了广东乡村的统治结构。而42年以来,在李颖修有意的引导下,商品经济侵入广东农村,使得广东农村的宗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碎。
共和目前农村改造的方针,就是利用保甲的这个架子,采取一定的措施(人口互换,甲内分田,任命保长和甲长等手段),将保甲改组为村民互助组织,同时锦衣卫绿队(即农民自卫队)下乡,从此实现农村政权的二元化,在配合农村供销社的经济手段,彻底掌握农村,实现有效动员。
这一整套措施,被称为“保甲改造。”
“保甲改造,可以慢慢来,摊子不要铺到全省那么大。”
“你准备以一个半封建的广东,去解放全中国咩?”李颖修反问。
李颖修所说的第二件事,是指虽然有四成清廷的官吏,留在了广东,为共和服务。但他们中间的很大一部分,在思想上和能力上,都达不到新政权的要求。所以要以“正儒科举”来改造他们,不堪改造的,自然要淘汰。
但这些官吏又是第一批主动投靠的。如果做得太决绝,会对以后收编投靠的官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虽然楚剑功并不介意后人给他编出“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的段子出来。
无论是保甲改造,还是安置淘汰官吏,都要花钱。
楚剑功想了半天,觉得这笔钱实在省不掉。便说:“行政费,今年就一千万吧。”
“一千万不够。”梁廷楠插嘴了,“今年开春润哪。”
今年还要开科举,正儒科举。
“那到底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