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中心中沮丧,却也不得不认同赵南星的话,说道:&ldo;的确如此,北海的制度虽然初立,倒也有可取之处,他们完全废除了农税,一家农户就能拥有千百亩的土地、大量的猪牛鸡鸭,一户至少有四五匹用于耕作的牛马,他们打下来的粮食并不是窖藏起来,而是拿出去大量的出售,只有一小部分食用,因为在北海能够买到商品很多,糖果、水果、海产、点心,自行车,他们甚至不用自己做衣服,直接购买成衣,贸易流动很快,他们的商税十分丰厚,按照我的估计,北海本土的商税就能达到百万,当然北海本土的贸易并不是重点,他们对外的贸易才是大头,向日本、南越以及西洋人出售火器、刀剑,这其中暴利令人羡慕啊,我顺便去了一次日本,发现丰臣家和德川家都是大量搜刮金银,好从北海那里购买火器,之后继续火拼,打得越激烈,北海赚的钱就越多,南越那边黎朝和莫朝也是如此。&rdo;
&ldo;纵横捭阖,再加上商业手段,这本是春秋战国之时的纵横之学!&rdo;赵南星灵机一动,说道:&ldo;你看我们是否有能力掌握北海?&rdo;
裴文中说道:&ldo;难道朝廷要在北海设州县?&rdo;
赵南星摇摇头说道:&ldo;我是说如今在北海的高邦佐和徐光启二人,我们是否能将其拉拢过来,要知道徐子先原本就是我们东林之人,而高邦佐也是受圣贤书教诲之人,将他们拉拢进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rdo;
裴文中苦笑道:&ldo;恐怕是不可能了,如今徐先生在北海苦心孤诣那是为了如那王阳明一般,创出一门实用之学,好成为圣贤之徒,而且在北海还教习了一大批的学生,我曾经进入那个北海大学当中,如今就读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却都是精通某一门学问的专才,若是等他们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学生出来,恐怕大明官员还真没办法跟他们竞争?&rdo;
赵南星却不以为然,说道:&ldo;那徐子先我也见过,以他的天分,想达到阳明公的程度,还远远不及,不过既然没办法将其拉拢过来,那么我们也得想办法在北海设立州县,派遣官员了!&rdo;
东林党对于北海的办法并不多,也就是上疏而已,可是你有上疏的手段,万历帝却也有留中的法宝,上了几十道奏章,东林党的群臣也渐渐品出味道来了,早早册立了北海王,却一直对北海设立州县的事情不予回应,打的主意不就是让北海成为他们福王的后退之地吗?
可即便如此,东林党也无法可施,万历帝此时的论据十分有力。
首先,这献土之事在永乐之时也曾经发生过,一个藩王看到北京的繁华不想走了,想要直接把自己那个部落的那点土地,交给朝廷,而自己在北京住下去,结果朝廷虽然允许他继续住下去,却也没有去他的藩国设立州县什么的。既然有前例,那么这次北海献土的事情,倒也可以这么处理。
其次,现在北海不过七八万汉人,倭人和毛人都不服王化,最好的办法是设立藩王,建立驻军,等这些人服王化之后,再派遣官员,咱们也是为了大明的官员着想。
东林党还想再争辩,但是方从哲已经上疏赞同万历帝的意见,现在东林党的实力在梃击案当中遭到了沉重打击,李三才、叶向高这样的大佬都被请回了老家,根本没办法与齐楚浙党抗衡,只能选择隐忍。
万历帝为朱由崧保住了北海的根据地,朱由崧并没有什么感激的,就算是大明朝派出官员去北海,他们也不可能控制北海,因为北海的军队在他手中,基层的政治架构也远比大明朝的地方政府复杂的多,明朝官员对于地方的控制那是出了名的薄弱,他们控制地方的手段就是拉拢士绅,不过在北海朱由崧就是最大的士绅,他们却不可能来拉拢他,因此就算是在北海设了一个府,也不可能控制北海。
随着北方勋戚势力的动作,铁路公司正式运行,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北方省份,纷纷贴出了招募铁路工人的告示。
新年过后,刚刚开春,他们就招募到了三万名青壮工人,北京到天津的铁路工程迅速启动。
第四十八章百日大旱(下)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不过对于徘徊在赤贫边缘的大明底层农民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去年的秋粮已经耗尽,今年的夏粮却还没有收获,因此被称为青黄不接,特别是北方,南方百姓可以多种一季庄稼,度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节,不过北方可就难了。
特别是这些日子,大明北方的区域性干旱时有发生,因此流民数量也居高不下,流民不过是没有生计,而被迫逃荒的农民,不过大明的官吏却将这些人当成了祸乱的根源,防贼一般的对待他们,绝对不允许他们聚集到州县,在万历四十四年,这些流民却有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去京城。
京津之地原本是战略要地,此时京津之地的流民已经达到了八万人之多,其中青壮也有三万,勋戚和朱由崧的财力就在此时就表现出来了,通过天津他们迅速调集了大量的建筑物资,在遵化建立起了一个铁路公司的驻地,遵化的联合矿业虽然被东林党接收了,不过遵化人仍然承了福王的情,正是因为福王在这里搞了一个联合矿业才让遵化州和永平府成了北国有数的富庶州府,特别是当地百姓也因为可以进入各种公司做工,收入得到了提高,可以说遵化那是福王自己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