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只鸡体内的某些dna结构中,会不存在与核能自养菌相同逻辑的底层代码?
&esp;&esp;这个想法并非天马行空,其实是有一篇论文……或者说事件支撑的。
&esp;&esp;《science》杂志在2008年的10月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doi:是101126science115449。
&esp;&esp;在这篇论文中。
&esp;&esp;实验组对辐射合成细菌candidatdesulforudisaudaxviator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两个异常之处。
&esp;&esp;一是这种合成菌可以在铀矿周围生存,通过分解水分子,产生自由基。
&esp;&esp;接着自由基会去“攻击”周围的岩石,与它们产生硫酸盐。
&esp;&esp;这种细菌最终利用硫酸盐来合成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即负责细胞能量储存的核苷酸。
&esp;&esp;那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能够利用核能生存的生态系统。
&esp;&esp;至于第二个异常之处嘛……
&esp;&esp;则是实验负责人加兰特将这些细菌引入了小白鼠体内,最终发现这些细菌的自由基会与小白鼠体内的c65细胞进行结合,从而令小白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辐射性。
&esp;&esp;当时加兰特用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培育了一周的14只小白鼠照射了一分钟,最终有三只小白鼠顺利存活。
&esp;&esp;别看14剩3这个结果好像有点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比例。
&esp;&esp;毕竟……
&esp;&esp;那可是4000伦琴啊。
&esp;&esp;一般来讲。
&esp;&esp;除医疗检测之外,一个人一年之内所能够承受的非自然辐射的上限为1伦琴,我们在医院拍ct所接受的辐射量大概为6-8伦琴。
&esp;&esp;一万伦琴的环境下人体被照射一分钟就会死亡,而4000伦琴量级的光线对小白鼠照射一分钟却有三只小白鼠存活……这个数值的恐怖可见一斑。
&esp;&esp;不过遗憾的是。
&esp;&esp;那三只小白鼠在实验完成后半个月便全部死亡了——不是因为辐射病,而是细菌感染导致了器官衰变。
&esp;&esp;同时很诡异的一点是……
&esp;&esp;从那之后,《science》上便没有再出现过核能自养菌引入小白鼠体内的相关论文。
&esp;&esp;业内有些人认为这种研究方向没什么意义,毕竟后世防辐射的手段其实已经很丰富了。
&esp;&esp;核能自养菌可以自养的核心原因在于破译dna编码,接着从小白鼠到人体又是个壁垒深厚并且涉及到伦理的问题,所以便没什么课题组研究这个方向了。
&esp;&esp;但还有一些人则看法不同。
&esp;&esp;他们认为各个国家都在偷偷搞相关研究,只是成果一直没公开罢了。
&esp;&esp;毕竟核聚变可是未来的核心能源,涉及到核辐射并且如此异常的事儿,怎么会没国家重视呢?
&esp;&esp;就像当年泰勒和乌拉姆发完t-u构型的论文后就被收编一样,这种关键性的研究肯定是不会对外公开的。
&esp;&esp;同时论文发布者加兰特的情况,也被持第二种看法的人视为了一个证据:
&esp;&esp;加兰特在发表论文之前是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当时他的h因子高达87,比徐云的老师、华夏科学院院士的田志刚还高出10呢。
&esp;&esp;而在发完论文后的十年里,加兰特只发表了7篇无关痛痒的论文,h因子只提高了1点。
&esp;&esp;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