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应德田、孙铭九等人坚决反对继续和平谈判,认为王以哲、何柱国主张继续和谈是想投靠南京政府,他们是&ldo;叛徒&rdo;,应该除掉他们。二月一日的晚上,西安街上出现了应、孙等张贴的&ldo;除奸&rdo;标语。当日深夜,应德田、孙铭九等拟定了捕杀王、何的计划……
当时王以哲卧病在家,于文俊率队闯进王家,在卧室将王杀害。何柱国和于学忠、董英斌等因事先避入新城杨虎城公馆,经杨保护,得免于难。
当天下午,东北军代参谋处长邓玉琢拟就东北军、十七路军全线即日出击的合同作战命令稿送杨虎城、于学忠签发,一面用电话联系前方将领预作准备,但前方将领均不接电话。
二月三日晨,东北军前线部队自动撤出渭南前线,渡过渭河开到高陵,刘多荃师且有一部掉转枪口,开回临潼,向西安方面警戒,声言为王以哲复仇。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等闻讯,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以利于团结抗日,周恩来一面对应、孙、苗的错误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一面与杨虎城,于学忠等商量,冒着袒护少壮派的嫌疑,派刘鼎把他们三个人送往三原红军驻地。杨虎城也在周恩来支持下,用军事力量迫使东北军卫队团撤离西安。这样,才避免了一场东北军内部大规模的互相残杀。
应德田、孙铭九等出走后,东北军部分老派将领刘多荃等将于文俊杀害,祭奠王以哲。事变后提升为一○五师第一旅旅长的青年将领高福源,对于西安&ldo;三位一体&rdo;的局面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根本没有参与二&iddot;二事件,也被刘多荃下令杀害。
红军代表团闻知王以哲被害,当即派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澜波去渭南,向前方将领说明中共对事件的态度,表示中共反对杀害王以哲这种错误行为。周恩来在王以哲家灵堂还未设好时就亲自率领代表团成员前往吊唁,使王以哲的家属和东北军老一辈将领深受感动。二月四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电唁王以哲家属,对王以哲在西安事变中&ldo;主持和平,力求统一团结,乃见恶于少数不顾大局之分子,遽以身殉&rdo;,表示悼惜。红军代表团和中共中央的态度对于稳定人心、扭转危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应德田、孙铭九等少数少壮派的鲁莽行为,造成了东北军内部的分裂,削弱了西安方面同南京谈判和营救张学良的实力和地位,其后果是严重的。
二月三日,由于扼守东线的东北军刘多荃师自动撤退,敞开了西安的大门,中央军得以顺利进驻渭南。刘多荃并与缪澂流在高陵召开东北军军事会议,宣布接受乙案,全军东开。红军代表团曾努力劝说东北军方面接受甲案,仍留在西北与红军靠拢,以便将来共同东出抗日,东北军高级将领都不同意。
二月四日,潼头谈判恢复,不久双方即按照乙案达成协议。
二月五日,杨虎城、于学忠和西军将领发表和平宣言……表示&ldo;但求抗敌救国之策得以早日实现,对内固不惜最大之隐忍,对外更不计一切之牺牲&rdo;,决心&ldo;以张副司令之心为心,竭其全力,为国效死&rdo;。宣言还提出了关于恢复张学良公权、移防位置酌予变更、张学良返陕训话一次再行移防以及维持爱国民众团体、安置流亡人员等要求。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张学良曾于二月中旬写信给东北军将领,勉励他们&ldo;为国家努力杀敌,为东北雪耻复土,一切以国家为重,勿以学良个人为念&rdo;。他还托前去看望他的何柱国转告东北军将领保持与共产党的关系,他说:&ldo;我为国家牺牲一切交了一个朋友,希望各位袍泽今后维持此一友谊&rdo;。10
张学良魂系长安,始终念念不忘他的十七万东北军将士,仍然深切关怀着部下的前途和命运。铁窗可以禁闭他的身体,但锁不住他那颗火热的心……
--------
12 邱秀虎:《张学良将军被囚琐记》,见《在同张学良相处的日子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3 高存信:《白山黑水忆将军》,载《在同张学良相处的日子里》,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45 马文彦:《记西安事变期间杨将军让我办的几件事》,载《回忆杨虎城将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出版。
6 见《文摘报》504期。
7 申伯纯:《西安事变纪实》,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出版。
810 《西安事变简史》,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9 李志刚:《奉命奔走和谈的经过》,见《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张学良传--被春天遗忘的地方
被春天遗忘的地方
1937年元旦刚过,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山中国旅行社经理钱君藏接到官方通知,说有人要来此住宿,命他停止对外营业。但何人来此,何时到达,却秘而不宣,直到贵客临门,他才知道,来者不是别人,原来是赫赫有名的少帅张学良!
大家都知道,溪口是蒋介石的家乡,那里群峰叠翠,风景优美。但当局将张学良迁来,纯为此乃僻静之地,便于监管,而决不是让他来欣赏风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