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敏笑着答应。吩咐王五全请熹妃、裕嫔、谦嫔三位娘娘前来。当着太后的面一一吩咐妥当。裕嫔、谦嫔自然欢喜。熹妃则是悲喜搀拌。无奈何,只得送走两个儿子,接来一个孙子。弘历与富察小月无所谓,高氏不舍,哭了一夜,弄的弘历一身眼泪。富察小月半句话也没多说。倒是合宫上下传遍了,都说高氏不懂规矩。雍正知道了,叫来弘历斥责一番,还叫他多向三哥学学如何平衡后院。弘历忍气不提。
整个京城,看似平和,其实,正如席尔达所说,暗藏风波。终于,这风波在弘皎娶亲那天,正式上演。
93、贺后骂殿
弘皎成亲前两天,雍正就下旨,命十三弟在三月二十九这天安心做新翁,可以不来上朝。十三最近腿病又犯了,索性便多请了几日假,帮着兆佳氏在家里准备娶媳妇。对弘皎,夫妻俩不是没有愧疚。知道儿子有了喜欢的女孩儿,却得拿爵位去换。虽然儿子没有怨言,做父母的还是觉得对不住。婚礼便比前面几个孩子要显隆重些。
十三一回家,雍正的事务便多了。各方势力,也开始趁虚而入。
三月二十这天,雍正到景仁宫去吃午饭。饭菜都撤下去了,还吩咐高无庸端酒来喝。衲敏抿嘴而笑,&ldo;大中午的,就喝酒。小心喝醉了,回去连折子上的字都看不清。倒是西洋进贡的几瓶葡萄酒尝着不错,也不容易醉。不妨喝一点儿。&rdo;转身吩咐碧荷取来。
雍正闭目靠在椅背上,掩饰不住的疲惫,&ldo;朕倒想一醉方休,什么折子,什么国务,全他妈的扔一边儿去!&rdo;
衲敏吓了一跳,摆手叫众人下去,自己倒好酒放到一边,站在雍正身后给他按摩太阳穴,柔声问:&ldo;怎么了?是不是又有什么麻烦事了?&rdo;
雍正叹气,&ldo;这事你该知道,好心里有个谱。今日,坊间传闻,说朕的皇位是‐‐是矫诏得来的!甚至,竟然有几个御史上书,叫朕拿出先帝传位的证据来,真是‐‐&rdo;
&ldo;胡说八道!&rdo;衲敏气极,&ldo;一帮闲着没事儿吃干饭的家伙!老百姓日子多苦,他们不管,整天琢磨那些莫须有的东西,就不怕天上打雷劈死他个不要脸的!&rdo;
雍正一听,登时笑了,&ldo;他们不过是一帮跳梁小丑。朕有何惧?不过是烦心罢了!皇后,难道,朕真的如他们所言,不是个好皇帝吗?&rdo;
衲敏手上劲道不减,顿了顿,反问:&ldo;那皇上,您认为,您是个好皇帝吗?&rdo;
雍正叹息,&ldo;朕自认,不能与古代贤君相比。然而,自即位以来,夙夜反思、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改土归流、压制回疆。这几年,国库渐渐充盈,百姓日子也好过一些。正如皇后所言,可谓是以民为本。如果这样都算不得是个好皇帝,那‐‐朕实在不知道,什么样的皇帝,才算是好皇帝了。&rdo;
衲敏淡淡一笑,&ldo;皇上,还记得在历史上的皇后中,臣妾最敬佩哪位吗?&rdo;
雍正挑眉,&ldo;不是文德皇后长孙氏吗?&rdo;
衲敏点头,&ldo;正是。皇上只知我敬重长孙氏,却不知我敬重她,除了她自身因素,也有因为她的夫君唐太宗。&rdo;
&ldo;哦?&rdo;雍正笑问,&ldo;皇后细说。&rdo;
&ldo;唐太宗初登基,据说,做了些狠毒之事。然而,历史上,只有他如何治理国家,安抚外邦。又有谁,会记得他跟兄弟们的恩怨是非呢!大凡老百姓,其实,是最不管事的。更何况,别人家的私事。只要君王肯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日子过的好。那就是个好皇帝。反之,就算再怎么名正言顺,在老百姓看来,也不过是个昏君?您烦心那些人胡闹。可也要想想,哪朝哪代的开国君主,是从祖宗手里接过的江山呢?&rdo;
雍正没说话,衲敏接着按摩,一面柔声说:&ldo;臣妾也担心过您。只是,臣妾从不操心您即位是否名正言顺。对我来说,您就是我的夫君。我担心,不是担心你不会成为一个明君;而是担心,你在那个位子上,太过拼命。十三弟也是,正值壮年,就多灾多病。除了这个,我还担心,自己不能做个好皇后,辅佐您,为您平衡后宫。皇上,那些闲言碎语,只要不涉及国家根本。还请您一笑置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咱们就算牟足了劲儿跟他们分辨,总有疏忽之处。与其如此,倒不如自己做好本分。您说呢?&rdo;
雍正沉默半日,问:&ldo;长孙皇后字观音婢,是吗?&rdo;
衲敏一愣,&ldo;应该是吧。好像,史书是这么说的。&rdo;
雍正睁开眼淡笑,&ldo;照朕来看,朕的皇后,才是观音婢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