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的香气随着辣椒粉的加入变得更加浓烈,那种微微辣味的诱惑仿佛一下子充盈了整座四合院。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不止是猪蹄的味道,还有那种隐隐传来的火辣气息,让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赵老板,今天的猪蹄有新花样吗?”不远处,一声浑厚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爱民抬头,见到老李头从巷口走来,手里提着篮子,满脸笑容。
“是啊,李叔,这次加了点辣椒粉,口感会不一样。”爱民笑着回应,心里却隐隐期待着李叔的评价。
李叔是个老顾客,他常年光顾爱民家的四合院,爱民的猪蹄早已成为他的最爱。每次他来到院子,都会带着一副期待的神情,仿佛每一口都是对过去的回忆,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李叔坐下后,接过桌上的猪蹄,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轻轻咬了一口,闭上眼睛,似乎在品味着这道久违的味道。几秒钟后,他睁开眼睛,嘴角带着笑容:“嗯,这次的味道真不错,比以前更加浓烈了,辣味恰到好处。小赵,你这手艺又进步了。”
爱民看着李叔的表情,心里松了口气。他不禁笑了笑:“谢谢李叔夸奖,还是父亲的手艺好,我不过是稍微加了一点点改动。”
李叔摇了摇头,眉眼间充满了温和的慈爱:“你这年轻人,别总是这么谦虚。父亲的手艺你继承得很好,但你自己也有进步的地方。”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柔和,“人嘛,不必太拘泥于过去,有些新花样,不妨尝试一下,像今天这样就很好。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这话一出口,爱民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抬起头,望着四合院的老槐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在树影中摇曳。父亲的影像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愈加清晰,那些年,他默默站在灶台旁,翻烤着每一块猪蹄,每一次翻动,都是对家庭的一份坚守,对手艺的一份敬畏。尽管这份手艺在父亲去世后几乎中断,但如今,爱民又重新找回了它,他要让父亲的精神和味道继续流传下去。
李叔的话,让爱民的心里生出一股不易察觉的力量。虽然过去的种种让他倍感沉重,但如今,他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我明白了,谢谢李叔。”爱民笑了笑,眼中有了几分坚定。“无论如何,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我父亲的那份传承。”
赵爱民轻轻合上院门,转身回到灶台旁,望着那只散发着热气的烤猪蹄,心底却隐隐有些不安。那些温暖的香气瞬间被他抛在脑后,脑海里却浮现出一种特别的渴望——他想买些糕点。每当这种渴望袭来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母亲做的那些小点心。每一块糕点,无论是糯米糍还是红豆饼,都带着母亲特有的温暖和关怀。
“我也许该去买些糕点。”他低声对自己说,语气中充满了些许怀旧的情绪。母亲去世多年,爱民一直没有再尝过她亲手做的糕点。那些做得精致又香甜的小点心,仿佛是他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每一口都仿佛能感受到母亲手心的温度。
他不禁笑了笑,那个时候,他总是嫌母亲做的糕点太甜,吃多了还会腻。可如今,回想起来,那些糕点已经成了他心中无法填补的空缺。如今,他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少年,开始怀念那些曾经忽视过的味道。
“不行,今天不做猪蹄了,去集市转一转。”赵爱民心里暗自决定,迈步走向院门。每当他有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想法,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响应。他穿过小巷,走到大街上,微风轻拂,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慢了下来,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徘徊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
集市依旧热闹,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糖葫芦、串串、煎饼果子,五光十色的颜色和浓烈的香气让人目不暇接。赵爱民站在集市的门口,心头的焦虑感悄然消散。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搜索着那些摊位,却并不急着做决定。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个小摊位前。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糕点,外形精致,色泽诱人。每一块糕点看起来都被制作得非常用心,像是一件艺术品。小摊的摊主是一位年约六十的老太太,白发苍苍,脸上却挂着温和的笑容。她看到赵爱民停下脚步,微笑着招呼道:“小伙子,想吃点什么?”
赵爱民走上前,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停在了几块红豆糕上。他抬头看着老太太,心里有些犹豫:“给我来块红豆糕吧。”
老太太点点头,熟练地将糕点包好递到他手中:“这是我家传的做法,保证你吃了回味无穷。”
赵爱民接过糕点,嘴角忍不住勾起了一丝笑容。老太太的笑容,带着岁月的痕迹,却依然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温暖。她的眼神透过厚厚的眼镜片,仿佛能洞察赵爱民的心思。赵爱民心中有些触动,他不禁低下头,暗自想,这块红豆糕,或许正是他从母亲那里得到的那份温暖的延续。
“谢谢。”赵爱民轻声道,转身准备离开。老太太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小伙子,吃了这块红豆糕,记得回来找我。我做的糕点,很多人吃过都说好。”
赵爱民没有立刻回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一路走回四合院,风轻轻吹拂着他的发梢,阳光洒在他的肩头,整个人仿佛都被温暖包围了。他的心情突然变得有些复杂,想起母亲时,总是会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涌上心头。是的,母亲当年做糕点时,他总是觉得腻,甚至不曾好好珍惜。然而,母亲的离世已经太久,许多记忆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连她温暖的笑容都有些模糊,只有那些糕点的味道,仍然留在了他心底,像一颗沉睡的种子,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