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想了想,摇了摇头:“缝纫机用的是普通的缝衣线,那线太细太不受力了,而且衣服、床单布料都不一样,吊索上下拉东西的时候,最弱的一环吃力是最重的,到时候,有一段布料吃不住劲就完蛋了。”王路吧咂着嘴:“如果全是厚牛仔衣裤的话,倒还可以考虑,但是……”他拎了拎自己身上的t恤:“这样的料子就算了。”
王路把视线投向一直沉默的封海齐:“老封,你当过兵,打过仗,战场上就得学会用手头随便什么材料来达到目的,这方面我们都是菜鸟,你倒是出个主意看,现在崖山上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替代吊索?”
封海齐明显有点迟疑:“如果考虑到长度的话,也就后山上的老藤合适。”
王路眼睛一亮,是啊,崖山的后山到处是攀缠在树上的老藤,这玩意儿要多少就有多少,本身就很长,有的老藤都快赶上梨头胳膊粗细了,正是作来做吊索最好不过的材料。
王路一拍大腿:“走,我们这就砍老藤去,尽量挑粗一点的,动作快的话,下午就能准备下山了。”
封海齐苦笑道:“小王,等等,这老藤一旦被砍下来,离了根,就没有原来结实了。山里人家就算是用这老藤捆东西,也经过得绞晒泡阴等一连串法子,制成藤皮再编成藤索,你想砍下来直接用肯定不行的。”
王路傻了眼,看了看外面连绵不绝的雨,别的程序暂时不说,光这一个晒字,现在就干不了啊。
不管了,死马当活马医吧,王路挥挥手:“先把藤砍下来再说,把除了晒之外的程序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等哪天出太阳了,再来晒。”
说干就干,连王比安在内,大家都上后山砍藤条,照着封海齐的说法,做藤索自是紫藤最好,可后山哪有什么紫藤,众人干脆就挑最粗壮的藤条,乱七八糟砍了一大堆来。
封海齐带着陈薇和谢玲,在土灶上把最大的锅给盛满水,然后把老藤盘起来,放在大锅里煮,封海齐对围在旁边好奇地看着的王路和周春雨道:“如果用蒸的法子处理更好,但我们手头也没有这样大的蒸锅,只能煮了。”
藤条放水煮里很快渗出了绿色的汁液,把绿水倒掉,继续煮,直到水不再发绿为止。
这时,封海齐抽空和王路砍了段碗口粗的树来,削去了中间的一段树皮,尽量打磨光滑,然后取过藤条来,绕在树干上,反复地抽动,直到把藤皮磨去,露出里面的藤纤维为止。
把一大堆藤条一一处理完,整整一天就过去了,谢玲揉着发酸的胳膊问封海齐:“我看这藤条差不多也能用了吧?瞧瞧,不是很结实吗?”说着取过一段藤条在手里拉了拉。
封海齐摇摇头:“小谢,你试着折几下。”
谢玲依言将藤条在手里反复曲折了几下,不用封海齐再说什么,她就知道不对头了,藤条的纤维很快裂开了。
谢玲有点沮丧,这样的藤条编织成藤索,简直就是拿王路的命开玩笑,她咬了咬牙:“老封,你说吧,接下来该怎么干。”
封海齐笑道:“下面一道工序倒也简单,不需要我们费什么力。大家把这些藤条挑到后山的泉水那儿,在活水里浸泡就行了。”
把藤条泡到水里,大家回到龙王庙吃晚饭,王路狼吞虎咽着,他早就饿了――不,确切地说,他一直感觉饿得要命。中饭都不知吃到哪儿去了。
只是很奇怪,虽然很饿,但王路并没有一般饥饿的人该有的无力感,在处理藤条时,他和封海齐是干活最卖力的两个人。
满满两碗饭下去,王路胃里一阵阵因饥饿泛起的酸水才被压了下去。
陈薇看着王路只顾埋头扒饭,连下饭用的皮蛋都没吃,就把已经剥好的皮蛋向他推了推:“吃吧,咸蛋和皮蛋还有些呢。”
咸蛋和皮蛋是还有,可问题是大家天天吃餐餐吃,都已经快反胃恶心了,现在反倒是绿色蔬菜最受大家欢迎。陈薇曾经试着去挖过埋在地里的土豆茎块,结果发现茎块在泥里因为最近雨水多早就烂掉了。
桌子中央还放着几块干蒜头和生姜,这就是蔬菜了。
原来,梨头吃豆浆时,大家还能沾光吃磨豆浆剩下来的豆渣,现在没电,连豆渣都没得吃了。
王路夹了块咸蛋放嘴里,味道不错,腌到现在,也已经入味了,只是咸蛋是咸的,最是下饭,吃到肚里,就更想吃饭了。
陈薇递过自己的碗,把剩下的饭都倒到了王路碗里。王路没说什么,大口吃了。
陈薇很满足地看着王路嚼得腮帮子一鼓一鼓的,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对王路和封海齐道:“对了,王路,老封,家里还有好多油呢,你们说,我们把藤条泡在油里,是不是能让它们更坚韧一点?”
王路和封海齐齐齐交换了一个眼色,王路脱口而出:“藤甲兵!”
怎么就忘了这茬了?诸葛亮火烧藤甲兵那是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啊。
泡了桐油的藤甲轻便柔韧又刀枪不入。
王路兴奋地站了起来:“好办法,虽然咱们是大豆油,不是桐油,但效果应该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