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可能下官可以为吴王殿下解惑。”
父子俩正说着呢,一个人影跻身到了他们的面前,躬身作揖。
朱瞻壑定睛一看,老熟人,夏原吉。
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朱瞻壑没说话,只是觉得这货是真的闲,怕不是盯上自己了。
朱瞻壑不知道的是,他只不过是在心里牢骚一下,但还真就猜中了。
夏原吉还真就是盯上他了,而且今天一早就来了,就为了等他。
原因很简单,今年国库又有钱了!
“吴王殿下久居云南,可能不太清楚,今年来朝贡的使臣很多,但并非是远洋宝船队归来的原因,因为宝船队今年带回来的使臣并没有上次的多。”
夏原吉并不知道朱瞻壑的腹诽,兴致昂扬地开始给朱高煦解释了起来。
“今年能有如此盛况,还是多亏了吴王世子殿下的功劳。”
“嗯?”
朱高煦父子俩同时惊咦出声,不知道这事儿跟朱瞻壑有什么关系。
“您二位不知道,今年不只是朝鲜等国派人来朝贡了,就连关西七卫、东察合台汗国等国家也都派人过来了。”
“而且,所有前来朝贡的国家都似乎是约定好的一般,大大的增加了进贡的贡礼价值。”
朱瞻壑闻言又翻了个白眼。
果然,夏老抠还是那个夏老抠,能让他如此兴奋的也就只有钱了。
不过啊,朱瞻壑这次的格局小了,夏原吉可不是因为这点儿钱而兴奋的。
今年的户部可以说是相当的阔气了,是往些年都比不了的那种。
新税制的实行让大明的税收更加清明,再加上官绅一体纳粮了,虽然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所有地方,但这份收入就已经很多很多了。
今年的大明,光是在税收这一项上就已经增加了往些年的七成左右,险些翻了个番。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夏原吉才可以说是彻底服了朱瞻壑,死心塌地的那种。
甚至,现在的他经常在幻想,要是朱瞻壑早几年提出新税制的话那该多好?他这个户部尚书也就不至于那么难了。
“老二!”
夏原吉还想继续说呢,一道喊声让他闭上了嘴,然后躬着身退走了。
朱高炽挪动着肥胖的身躯,来到了朱高煦的面前,拉着他就往中间走。
“快来快来,父皇等你好久了。”
朱高煦被自己的哥哥拖着向前,朱瞻壑则是悠悠的跟在自己父亲的身后,来到了目光汇聚之处。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圣躬金安。”
朱高煦的语气有些难掩的激动,声音都有些变了味道。
和他一样的是,朱棣也是难掩激动。
“朕安,朕安……”朱棣站起身来,一边说着一边走了下来,弯腰扶起了自己的二儿子。
“云南,住得可还习惯?”
“托父皇的福,一切安好。”
“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