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对气象学也有些涉猎,不禁奇怪地问道:&ldo;小王爷,您是怎么预测,大明会出现这种大旱的?&rdo;
朱由崧哪里曾预测,根本就是历史上必然发生的事情,他却不能让自己穿帮,说道:&ldo;那是我曾经制造的一种精密的机器,叫做气象雷达,能够通过对云层的观察,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发现了气候变化的一些规律!&rdo;
徐光启不禁颇为惊喜,说道:&ldo;不知道这种气象雷达可还在?&rdo;
朱由崧连忙摇摇头说道:&ldo;已经不在了,不过我还有他的图纸,若是徐先生想要的话,我可以送给你,但是其中的新技术太多了,现在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制造出来。现在我们讨论的是献土的事情,这种事情还是会后再说吧!&rdo;
徐光启笑道:&ldo;那就多谢小王爷了!&rdo;
朱由崧点了点头,看向众人,说道:&ldo;还有谁有话要说?&rdo;
徐振昌起身说道:&ldo;殿下,我们献土,该以谁的名义?殿下身为藩王世子,自然不可能以殿下的名义,若是以我的名义,被别人当成海盗那该怎么办?&rdo;
朱由崧笑道:&ldo;这个我早有考虑,便以高邦佐高先生的名义,高先生对于我们北海来说可是劳苦功高,安排移民,发展畜牧,他可是功不可没,而且高先生在永平府便是一个干吏,颇受民众拥戴,就说他见流民生计维艰,机缘巧合得到一张海图,便想带着一些流民出海垦荒,却发现了北海这样一个大岛,你们看如何?&rdo;
对于高邦佐在北海的功劳,那是谁都没法否认的,无论是军方还是四角大楼的这些官员都对高邦佐十分敬重,大明朝这样肯实干,肯为老百姓做事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徐光启苦笑道:&ldo;这也太过巧合了,仿佛那些话本说书的一般!&rdo;
朱由崧笑道:&ldo;不用担心,这种借口并不是要点,重要的是只要朝廷相信了就行,联合矿业被东林党搞得几近破产,如今朝廷当中东林党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叶向高都丢了首辅之位,如今的首辅可是我们方副司令的父亲方从哲大人,还有什么要担心的?&rdo;
高邦佐却道:&ldo;这对大明对我们都是一件好事,我同意这么做,只是殿下,我们该如何布置呢?&rdo;
朱由崧说道:&ldo;移民,首先要保证他们的食物供应,北海的粮食虽然多,不过想要养活百万人,总不可能,我决定拿出两百万两从江南、湖广和南越等地购买粮食,这个就交给高先生了!&rdo;
高邦佐皱眉说道:&ldo;那我们北海的政务?&rdo;
朱由崧说道:&ldo;北海要承载百万移民的话,必须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所以从明年起,开始实行军管,并且从移民当中抽调精壮,扩大军队规模!&rdo;
高邦佐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百万移民,若是有人从中作乱,百万人乱起来,那可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
朱由崧继续说道:&ldo;其次要保证途中的通畅,这一点倒也不用担心,我决定修建胶济铁路,在胶州和济南之间修建铁路,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修到河南洛阳!&rdo;
高邦佐叹息道:&ldo;若是能够在北京到松江、北京到湖广的路程都修上铁路,那么漕运可就大大减轻了!只可惜……&rdo;
朱由崧笑道:&ldo;放心,京沪铁路和京汉铁路都是要修的,那些人成不了障碍!不过现在我们想要树立一个榜样,让人知道铁路的利润!胶济铁路就是一个例子!陆上自然是铁路保证,不过海上,江神峰,你是现在造船厂的总工程师,你来说一下!&rdo;
江神峰兴奋地说道:&ldo;如今我们造船厂已经制造出了六百吨级的蒸汽动力钢肋木壳船,巡航速度可以达到十八节,最高航速22节,我们正打算制造更大的一千吨级的大船!&rdo;
北海航海技术发达,就算是这些儒学大家,对于航海也有相当的认识,北海的航速单位&ldo;节&rdo;,一节就表示,一小时可以航行近两千米,十八节,这种速度还真是恐怖,普通的航船航速绝对不会超过十节,十八节就相当于普通航船的两倍航速。
第三十三章献土百万顷(下)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ldo;一千吨级的大船,暂时没有什么大用场,只作为研究之用,不过这种六百吨级钢肋木壳船要大造,暂时停止一切大型船只的建造,专心建造这种蒸汽船,我需要在明年夏天的时候,拿到五十艘这样的船只,能不能做到?&rdo;
江神峰不禁苦笑道:&ldo;这恐怕不能,建造船只的木材都需要经过熏干防腐处理,以前甚至要经过一年的时间,好让木材干透,现在虽然使用窑来烘干,也需要消耗两三个月,要造五十艘恐怕很难!&rdo;
朱由崧笑道:&ldo;没有足够的木材就用钢材代替,而且若是可以的话,我们也可以造一艘全钢轮船!&rdo;
江神峰想了想,说道:&ldo;全钢轮船是可以造出来的,而且有了蒸汽机也不怕带不动,不过比起木客船来说,钢船可就要沉重得多,速度的话也会慢得多了!&rdo;
朱由崧说道:&ldo;速度慢的话,可以使用更强大的蒸汽机,总之无论你使用什么法子,明年夏天你得把船交给我!&rdo;
江神峰点了点头,说道:&ldo;好吧,用全钢的话,材料倒是不是问题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