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认为被催眠了的人应该是进入到另一种意识状态,可以被催眠师引导。”一个同学回答道。
“嗯。有道理,还有吗?”
“老师,我认为催眠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是在咨询师咨询个案的时候使用的。”
“老师……”
先后有几个人回答了沈老师的问题,这些观点在陆然看来都还有些片面,他期待着沈老师将要做怎样的回答。
“嗯,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似乎都是催眠的特点。”沈老师缓缓地道来。
“但是,你们的说法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每个人都说出了一点,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看着大家都同意地点了点头,她继续道,“催眠,如果按照类别来划分,有深度催眠和浅层催眠的区别。在大家看来,无论深浅,被催眠的人都应该改变意识状态,进入到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那才叫催眠,对吗?
但是,我更喜欢对催眠做另一种划分,那就是知道自己被催眠,和不知道自己被催眠。”
这个词,听起来新鲜,大家瞬间都来了兴趣。
“什么样叫不知道自己被催眠呢?”沈老师看着台下学生们茫然的眼神。
“你们,就是不知道自己被催眠的人。
企业里的女白领是不是就应该穿着正式,全副武装呢?老师,是不是就应该一板一眼,高贵得体地出现呢?留美学者,是不是就应该洋气一点,时髦一点呢?”
三个连续的发问,让众人不禁反省和思考了起来。
她说的都对,我们为什么认为留美的女白领,就不能是她这样的呢?
“这就是催眠。你们,都被美国,女白领,培训师这些概念给催眠了。”
沈老师的话耐人寻味。
“事情本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很难全面客观地认识,所以,就需要对它们有一个概念。
殊不知,在概念形成的那一刻,我们已经产生了偏见,这种偏见长此以往就会变成思维的习惯。
而习惯是会对一个人进行催眠的,让你误以为事情,就是那样的。”
陆然听了,连连点头。
按照沈老师的说法,刚才大家都不认为她是老师,就是因为我们对老师的印象是狭隘的,而当事实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我们其实就被自己的观念误导了。
因为误导,相信一件并非真实的事情,这不就是被催眠了吗?
这个理解,有些玄妙。
陆然不停地回味着。
“所以,我说大家都被催眠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种经意和不经意地催眠。
比如,爸妈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学习,长大就会幸福;老师告诉我们,课本上的知识就是正确的;老板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