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手拿起一个学生怀里的书,定眼一瞧。
后面的年份,李建昆没亲身经历过,不甚了解。
“现在是关键时期,你和王山河就别再像以前一样,到处乱跑了,嗯,你懂我意思吧,同学们很需要这书啊。”
魏东平快步上前,接过书,拿起来仔细翻阅,眼神越发明亮。
现在三(1)班,最受尊敬的就是王山河。
李建昆和钟灵的关系,旁人虽然知道的不那么清楚。
顿了顿,魏东平语重心长道:
魏东平左右一扫,倒没发现徐庆有人。
恐怕将是一场大崩溃。
高三(1)班教室。
要说话到这里,还算中听。
“李建昆这书你的?”
但没人当回事,以为他不稀得这个名头,怕麻烦。
“同时,也要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要对你们班长心存感激,是他给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年头高中,原本学制只到高二。
“我的意思呢,现在刚好人齐,不如先填了,省得大家来回跑,有些同学家实在有点远,这样就能节约一天时间复习。”
大爷的,哥们马上就回家!
“还有一件事,初试日期已经定下来,11月26号。采取就近考的原则,比如各公社的同学,就在公社初中考……”
但这个统计忽略了初试不过的考生。
初试。
但李建昆却楞了楞,选校选科,填志愿吗?
高考前就填?
魏东平,60年代初的高中生,高考失利后留校任教,直到现在。
这个年代高考独有的一种形式。
哎,最没指望的俩,拿到了最好的复习资料。
这个数据,自然只有李建昆知道,其他学生或神情凝重,或摩拳擦掌,眸子里似有火光,即将喷薄。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起码看得出,早已越过一般男女同学的范畴。
老魏有心了。
1977年,官方数据,全国高考生570多万人,录取大学生27。3万,平均录取率4。8%。
魏东平继续说:“本来按照学校的安排,选校选科的事,会放在初试之后,填报单已经发给我了。
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