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身吧。”朱慈炯轻轻将笔搁在笔架上,双手捧起案纸,对着墨迹吹了吹,只见纸上赫然写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跪在地上的高弘图、苏观生和左懋第三人站起身来肃手站在一边。
“赐座。”
站在朱慈炯身后的苗宣使了个眼色,顿时就有小太监端了三张软墩放在三位大员身后。
三人挨了小半边屁股坐下,时间越久接触的越多,高弘图对于少年天子的敬畏久就越发深刻,尤其是今天进行了三个多时辰的竞标后,对天子的敬服几乎已经达到了顶点。
“竞标结束了?户部增加了多少收入?”朱慈炯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高弘图站起身面泛红光,声调有点颤抖得说道:“回陛下话,此番盐场竞标户部太仓库收银五千六百一十八万两,其中一百零六座小盐场竞得三千零一十一万两,中等盐场竞标银一千八百八十七万两,八座大盐场得银七百二十万两。”
“有这么多?”朱慈炯愕然抬头,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古时盐政让国家增收巨额税收的宋朝,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二千七八百万两,这次竞标竞的银子居然能超过历史最高峰的一倍有余?看来盐业利润之黑还远在自己的想象之上啊,不过旋即一想也是,宋代的盐价比起明朝来说可要低了好几倍,那么他采取竞标的方式榨取盐商的利润空间,得银这么多也就可以理解了。
“是的陛下。”高弘图现在想起来还有点难以置信,忙道:“如今没有竞标到盐场的商户,他们缴纳的保证金微臣已经命户部官员返还商户,至于竞标成功的商户缺的银子最迟半个月内便会押解入太仓库,一旦缴纳全部银子就会发放盐场开采许可证,绝不会有半分留难。”
“那就好。”朱慈炯颔首道:“咱们大明也不穷嘛,这些商人可都是自觉自愿掏银子出来的,内阁总不会说朕是与民逐利了吧,你也不至于再说朕免了百姓那么多钱粮,国库会有入不敷出之危了吧。”
“微臣岂敢!”高弘图吓的赶紧跪在地上道:“微臣鼠目寸光不及陛下万一,大明原本每岁税银不足千万,如今一次性得银五千多万,堪比往常六年收入,若是每年皆是如此财政困境将永不复存在矣。”
朱慈炯心里轻叹,如今南方还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清兵南下,也基本没有经过大的兵灾,种种利益集团可以说是没有受到过什么致命打击,其中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无人能动的了,就算他如今贵为帝王也是一样,想要将这颗利益大树连根翘起,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事,盐政改革他借着数十盐政官员的人头强行推动,算是在这条利益链中打开了一道缝隙,但要想彻底将这条链子扯断,现在还言之过早。
国土资源厅掌管的可不光是盐政一条,盐政相对而言还好办一些,毕竟一直以来盐矿都掌握在朝廷手中,那些原先的大盐枭只不过是勾结盐运官员上下其手从盐引身上钻空子,如今盐政改革无非就是把这个空子公开化,让官盐彻底成为私盐,损失的几乎都是与盐运有关的哪一部分官员,他杀上一批已是足以震慑。
但是矿税不一样,这年头的矿山开采虽名义上也是朝廷的,但私采几乎已经公开化,不像盐政好歹还有盐引这一块遮羞布,万历皇帝为了收矿税广设矿监,弄的天下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为了把矿监的这份孝敬银子弄出来,成倍压榨穷苦百姓,死于矿难的百姓难以计数,而万历不过落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好处,还背上后世贪财的骂名,最后大头全部都落入矿监和地方官员的腰包,朱慈炯如果要对矿政动手,就等于断了地方上下官员的财路,阻力之大难以想象,至少不是几十颗人头就能解决的事。
“此为常例,当然每年皆是如此,商人心甘情愿的拿银子出来,百姓又少受盘剥之苦,何乐而不为,平身吧,看看朕这几个字写的如何?”
“谢陛下。”高弘图起身,微躬着身体抬头看去,脱口夸赞道:“陛下的字遒劲自然,含蓄中带有一点张扬,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颇合颜柳之风……”
“朕是想听听爱卿对这几个字中所表达之意的看法。”
高弘图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老脸却是无惊无喜,沉思片刻道:“陛下的意思是人之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从幼年之时便应读好圣贤之书,以期将来能够立足朝堂为大明百姓谋福祉?”
“朕这几个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朱慈炯笑道:“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大明想要万年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希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高弘图有点晕……
“朕要发展全民教育,至少要让现如今十岁左右的孩童有书读,因此朕决定要在各乡各县各州府设立学校,嗯……你可以理解为学院,朕要在二十年内普及教育制度,至少让大明超过半数的孩童识字明理……”
“陛下此举怕是不妥吧。”
“有何不妥?”
高弘图道:“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简直就是笑话,高大人难道就不是大明的子民了吗?”朱慈炯冷笑:“或者说这个‘民’字,在高大人的眼里就只是那些普通百姓是庶民,而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员则是贵民,你们是怕庶民们掌握了知识,然后会对世家大族的地位产生冲击吗?还是怕小民认字知理后,会妄议时事指出你等贵民的为政得失吗?”
“臣绝无此意。”刚站起来没几分钟的高弘图诚惶诚恐的再次跪倒。
“有这意思也好没这意思也罢,朕已决意要在各地兴办学院,各乡最少要有一座乡学,各县至少要有三座县学,各省各府各州要兴建多少省学府学以后再定,兴建各县学乡学之费用由户部一体供给,朕会选定合适人选明旨督办此事。”
read3();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