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在线 > 第8章(第1页)

第8章(第1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贺知章惊叹李白为&ldo;谪仙人&rdo;,似乎是因为李白写出了如缥缈仙乐的诗篇,主要是阅读了他的《蜀道难》与《乌栖曲》,所以后来还有&ldo;诗仙&rdo;一说。《唐摭言》就简化了李白与贺知章的会晤场面:当年,风华正茂的诗人来到长安,踌躇满志,可惜明珠暗投,无人赏识。于是拿着自己的诗篇去干谒贺知章。贺老读过《蜀道难》,说道:&ldo;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rdo;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也说:&ldo;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rdo;这里的&ldo;狂客&rdo;,就是号称&ldo;四明狂客&rdo;的贺知章。显然,杜甫也认为贺老之所以称呼李白为谪仙,主要就是李白诗歌极具感染力。但这些飘逸的诗篇只是原因之一,李白的仙风道骨也是重要原因。上面所引《本事诗》,很详细地描绘了贺知章既赞叹诗人英姿焕发,又为诗人的《蜀道难》所震撼,惊为天人,才使得李白&ldo;谪仙人&rdo;的名号响彻长安。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明确地表示,贺老为李白的仙风道骨所震撼,所以称他为&ldo;谪仙子&rdo;。

不过,贺知章不是第一个叹服李白的天人气质的。二十四岁那年,青春年少的李白终于出川而来了。家乡之外的风物景色,从百家之书中他获得过基本印象,从种种传闻故事中他知道了大致轮廓,而想象的翅膀又曾多少次飞跃山川,进入楚天吴国。如今,放舟东来,顺流而下,一日千里,外面的世界即将出现在眼前,年轻的诗人怎能不激动万分。幽深的峡谷中,湍急的江面上,小舟如离弦之箭,两岸风光纷至沓来,层见叠出,令人眼花缭乱。这是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所表达过的感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冲出西陵峡,江流平缓,江面开阔,风景与峡中迥然不同。虎牙山与荆门山相对峙立,宛如大门,似乎想紧紧扼住江流。江流冲开了束缚,甩开群山的挤压,在千里平原上铺展开来。没有了压制,没有了约束,焦躁的江流反而安稳起来,它不再咆哮,不再奔腾,只是缓缓地向前推进,仿佛也在细细品赏沿途旖旎的风景。江面上的小船也释放出紧张的心情,开始从容漂流起来。

诗人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漂流与探险。甫一出川,他就在江陵遇到了茅山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自号&ldo;天台白云子&rdo;,深受几代帝王器重,在那个时代他大名鼎鼎,唐玄宗曾经派遣使者迎他入宫,亲受其法篆。李白在《大鹏赋序》中自豪地说,当年司马先生见到自己,非常惊讶,说我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真人的赞誉,李白牢牢地记在了心中。从此,他也有几分相信自己是神仙,至少与神仙有缘。后来他到长安游太白山时,便觉得太白峰格外亲切。其《登太白峰》云:

二、李白(5)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夕阳西下时,诗人攀登上峰顶,在那里,他可以与太白星倾耳交谈,也似乎可以乘着和和习风,飘然飞升,穿过层云,直到月亮旁边。李太白感觉太白星与他亲密无间。更令人拍案的是《龙城录》中的记载:

退之(韩愈)尝言李太白得仙去。元和初,有人自北海来,见太白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虬而去,太白耸身健步追及,共乘之而东去。此亦可骇也。

《龙城录》传说是柳宗元所撰,但大家都心存疑虑,凭借柳宗元的见识水平,即使造假,想必不会制造出如此拙劣的野史,李太白自然也没有活到元和初年。这里的描述确实让人惊骇,不过,李白终成正果,却是太白自己与众多读者共同的愿望。

3闹市杀人

在后世的武侠世界中,道士与侠客总是联系在一起的。道士占据的名山大观,往往也会成为侠客出没的地方。李白求仙访道,出入道观丘壑,练就了仙风道骨,也练就了一身豪侠之气。这使李白与武侠世界的道士颇为接近‐‐不是那种身穿青袍高冠鹤氅手执拂尘玉树临风的道士,而是腰悬配剑气宇轩昂功力深厚的武林高手。想想峨眉派、青城派名震寰宇,似乎李太白能够偷学得一招两式也是寻常之事。

二十四的李太白出川之后,曾经到湖南一游,当时蜀中的朋友吴指南陪伴着他。第二天夏天,这位吴指南病死在洞庭湖边。李太白一如武侠世界中的侠客,慷慨仗义,&ldo;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rdo;,哭声惊天动地,让赶路的行人都为之恻然,老虎也被惊动了,闻讯跑了过来,但诗人&ldo;坚守不动&rdo;,临危不惧,气势上压倒了老虎,老虎只得悻悻而去。李太白将友人吴指南埋在湖边,独自转道金陵。过了若干年,李太白回到洞庭湖,扒开坟堆,发现吴指南尸体上的筋肉尚存,于是拿出白刃,剔掉筋肉,将尸骨包好,随身携带,昼夜不离开自己。后来到了鄂城(今湖北武昌),寻找一块坟地,将他隆重地安葬下来。

这件事情是李太白自己透露出来的,前因后果都写在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他告诉裴长史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个重情仗义之辈,从而尽可能地提携自己。后来许多专家对这段文字也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种剔骨葬友的做法,正显示出了李白蛮人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李白深受南蛮文化的影响。南蛮文化还影响了李太白哪些方面呢?似乎还有让李太白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把剔骨的白刃,当然,这把白刃不仅可以用来剔去尸体上的筋肉,还可以刺杀活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