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陈亮(3)
乾道元年(1165),陈亮前往义乌,就姻于何家。幸福降临得这样突然,陈亮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何家的款待让他有些恍惚。可惜,这是陈亮最后一段的静谧时光,这段时光又是如此短暂,它的失去更让陈亮措手不及。就在这一年,他三十七岁的母亲因操劳过度而早卒,陈家清寒无力安葬,只能将灵柩停厝在一旁;紧接着,他的父亲陈次尹被关进监狱之中,年逾六十旬的祖父母忧心如焚,相继去世,家里只剩下他与小妹及一名婢女外加三具待葬的灵柩(新婚的妻子被娘家接回去了)。很多年后,他的小妹也死去了,在祭文中,陈亮回忆了两人当年相依为命的境况:
比我年二十有二,而吾母以盛年弃诸孤而去,未终丧而吾父以罥罣困于囚系,我王父王母忧思成疾,相次遂皆不起。三丧在殡,而我奔走以救生者。我妻生长富室,罹此奇祸,其家竟取以归。吾弟亦挟其妻而苟活于道旁之小舍,独汝与一婢守此三丧,夐焉在疚。人不可堪,汝左汝右。悲涕横臆,见者疾首。号呼苍天,竟不我覆。余时无策,副前失后,大恸欲绝,出入贸貿。
陈亮的父亲为什么会被关押到监狱中呢?现有的资料尚无法说明其缘由。此时,焦急的陈亮四处奔走呼救,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一点田产,最后叶衡出面保护,释放了陈亮的父亲。经此变故,陈家已经是徒有四壁立。就在其父出狱的当年,陈亮废掉了&ldo;陈汝能&rdo;这个名字,正式改名为&ldo;陈亮&rdo;,《英豪录序》说他之所以改名,是因为仰慕诸葛孔明之为人。其实,陈亮心里还希望新名字能够带来新气象,使他的窘境有所改观。
带着无限企盼,陈亮参加了乾道四年(1168)的乡试,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他取得了婺州解元的资格。但好运也到此为止,接下来的会试,他再度名落孙山,成为笑柄,他颇为不平:&ldo;今年春,随试礼部,侥幸一中,庶几俯伏殿陛,毕写区区之忠以彻天听,有司以为不肖,竟从黜落。&rdo;这样彻底的失败是他所没有预料的到的,他不甘心就此沦落草野,又觉得满腹的话儿要倾诉,于是想到了伏阙上书,亲自给皇帝写信表露自己的才识,但这种非常规方式颇有干禄之嫌,很为时人不屑,对作者的形象会有所损害。
陈亮犹豫良久,抬头四望,环堵萧然,他已经无路可退。最后,陈亮说服了自己:功名总是要有人获得的,自己获得与他人获得没有区别;有才华而不为君主服务,就是愤世,就是虚伪;自己心底无私、正大光明而担心别人猜忌,说明自己不自信。于是本着对国家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的原则,落第的陈亮从乡间直奔临安,伏阙奏上他的《中兴五论》。陈亮认为隆兴和议之后,偏安之势既成,而朝野上下晏然,不思振作,偷生苟且,沉醉在一派和悦之中,置国恨家仇于度外,屡遭羞辱而泰然自如。面对文恬武嬉的局面,他痛心疾首,愤然而起,大声疾呼,试图唤起人们的斗志。陈亮不仅反复强调了抗战恢复的必要性,而且还用主要篇幅论证了收复中原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如迁都建康、经营荆襄、注重江淮一带的战备、着力人才培养等,都表现出了一个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清人刘熙载赞叹不已:&ldo;陈同甫文箴贬时弊,指画形势,自非绌于用者之比,如四《上孝宗皇帝书》及《中兴五论》之类是也。&rdo;陈亮的文章虽然写得好,可惜孝宗根本没有见到,更谈不上对他有所表示。陈亮又一次失意而归。
为了救燃眉之急,陈亮开始聚徒讲学。不过,陈家与乡亲们的关系并不好,陈亮的落第以及上书失败,让陈亮没有召来多少学生,反而招来不少异样的眼光,所谓&ldo;乡闾识其素而不之信,众亦疑其学之非是也&rdo;。更让陈亮痛苦的是,他无法为自己辩白。一位名叫吕皓的邻居,嘲笑陈亮伏阙上书犹如&ldo;人不我问,吾牵裾而强告之;人不我求,吾蹑门而强售之&rdo;,把读书人的清高丢尽了。这样恶意的讪笑,使陈亮捶胸顿足、气急败坏,恨不得拿出刀子剖开自己给人家看。看对方却不给他这个机会,说只是开开玩笑,你心中无愧,何必这样当真呢?看来,即使陈亮真的一刀剖开自己,人家也不会拿正眼去瞧一瞧。面对这样的鄙夷,陈亮彻底无语了。二十年后,一想到这样的曲解,陈亮还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反复安慰自己:也许现在我的心灵还不够洁净,但终有洁净的时候;也许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但终有了解与信任我的时候。
二十三、陈亮(4)
上书失败后,陈亮曾下定决心杜门不出,一辈子做个乡贤了。但仅仅过了五、六年,他又到临安来了,他终究是不敢寂寞的。五、六年的教学工作,多少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他终于能够把祖父母、母亲的灵柩葬在祖坟了,又费了一点周折,安葬了他的父亲。大事已毕,了无牵挂,又没有经济压力,他要为自己的前程再次奋斗了。为了达到目标,心高气傲的他甚至委屈自己到太学里去做了一个生员。不过,他很快又回到乡间了。为什么呢?叶适在陈亮的墓志铭中解释说:&ldo;同甫在太学,睨场屋士十余万,用文墨少异雄其间,非人杰也,弃去之。&rdo;叶适告诉我们:陈亮当太学生的时候,因为瞧不起他那些平庸的同学,觉得鸿鹄安能与燕雀同巢,所以毅然飞走了。事实是这样吗?叶适是在为尊者讳,我们不能相信他。陈亮参加了一次由礼部主持的太学公式,由于陈亮不懂答题格式,又想出奇制胜,所以他偏离主题,解题发挥,大放狂论,几乎是讪谤朝政。考官们很不高兴,也不愿意容忍。陈亮见势头不妙,就走为上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