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的努力太史慈看在眼里,原本还有些担心孙绍有些书生气、吃不得苦的太史慈对孙绍的表现更加满意。因此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指点孙绍。不止是太史慈,同在一条船上的太史慈亲兵们也对孙绍的刻苦努力赞不绝口。
一连在船上坐了十多天,再次踏上坚实大地的孙绍有种说不出的踏实的感觉。柴桑码头上早有一个将领领着一队士兵前来迎接太史慈。
太史慈一马当先,孙绍落后一个身位,华成则跟在太史慈亲兵的队列中。
“孙绍,这位是柴桑令、别部司马徐盛将军。”由于孙绍现在还没有军职,因此太史慈便直呼其名。
徐盛?孙绍心中一动,难怪在吴郡没有听到半点徐盛的消息,原以为他还没有出仕,没想到竟然是窝在这里做一个县令。
历史上的徐盛可是真正能文能武,水战步战都精通的全能型将才,不过他也是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直到三国中后期才开始绽放光彩,其最大的成就是故布疑城使得曹丕大军不敢进攻,并且在撤退过程中被徐盛一把火烧得损兵折将。
此时的徐盛还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将,他原是徐州莒县人,年少时躲避战乱才迁居到了吴县,后来被孙策看中收入账下,当时的徐盛才十七岁。
孙策突然去世,让徐盛失去了自己的伯乐,孙权继位,徐盛毛遂自荐为柴桑令防御黄祖进犯,孙权当时喜爱徐盛的勇气,便同意了,同时加授徐盛为别部司马。
徐盛刚到柴桑不久,就遇到黄祖之子黄射领军三千余攻打柴桑,当时徐盛可用之军不足五百,但在徐盛的指挥下守住了柴桑,并且在黄射撤退的时候主动出击,杀伤黄射军千余众,使得黄射撤退后再不敢来犯。
这原本是以弱胜强的大功,只可惜当时孙权刚刚继位,治下四处叛乱,周瑜与一众江东老将火速平叛,每天都有捷报从不同的地方送到孙权手中。
而徐盛的战报传到孙权耳中的时候只有这么一句:敌黄射来犯,徐盛领军击溃,杀伤敌军千余人。
这样的战功根本没能让孙权记住徐盛的名字,江东子弟才俊又多,孙权身边还有吕蒙、朱然、凌统甚至潘璋,只要有一点出色表现便会被孙权看中并且给与重用。
远离权力中心,江东也没有什么人脉,更可悲的是黄射一战被徐盛打败之后,竟然不敢再犯,这让徐盛在之后的时间里面连立下战功的机会都没有,这导致他在柴桑几乎被人遗忘了,这个别部司马一做就快五年了。
暂时失意并没有让徐盛萎靡,原本只会治军的徐盛在这几年时间里学会了治政,他训练出来的士兵个个精锐,使得柴桑周围数百里没有任何山贼土匪出没。
太史慈一年多前往豫章发现了徐盛的不凡,对他极为赏识,几次从豫章特意赶到柴桑与徐盛交流练兵心得。
只可惜他也不是孙权的心腹大将,徐盛虽然有才将地方治理的好,但缺少军功却是硬伤,因此太史慈也只能安慰徐盛静待时机,一鸣惊人!
太史慈原本还担心孙绍看不起仅仅是个别部司马的徐盛,因此特意隆重介绍,却没想到孙绍比他还要礼数周全。
只见孙绍特意整了整衣服,这才缓步走到徐盛面前,站直了身体,然后才恭敬的行礼道:“孙绍拜见徐将军!”
孙绍一板一眼的动作表现出了对徐盛的绝对尊重,徐盛既是感动又是惊讶,他没想起来孙绍是谁。他当年被孙策收入账下,到孙策不幸身死自己毛遂自荐来到柴桑也不过短短数月的时间,期间并没有见过孙绍。
太史慈见徐盛没有反应过来,提醒道:“孙绍是伯符之子,如今在我军中效力!”
“少将军?末将不过区区别部司马,将军之称可担当不起。而且我近年来没有尺寸之功,少将军如此大礼,我实在是愧不敢当!”徐盛没想到眼前这个少年竟然是曾经的伯乐孙策之子。
他在此地郁郁不得志,虽然不曾被击垮,但有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去想,如果当初孙策没有死,如果当初没有自荐来柴桑,自己现在会不会已经是校尉,甚至是真正的将军了!
“正是因为徐将军没有显赫的功绩才值得我钦佩啊!没有军功不能说明将军不会治军打仗,反而恰恰相反!都说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听说徐将军在柴桑这几年,不仅江夏不敢进犯,就连周边数百里的山贼土匪都闻风远遁,这才是真正善战者的威风!”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