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一边肃清北方残余抵抗势力,一边筹谋着对付南方。
原本想坐山观虎斗,看着荆州和江东大打一场,结果双方默契罢兵的动作,也让曹操意识到南方的豪杰也早已经防备着他了。
此时孙绍骑在马上,也想着如何在曹操南下之前将自己现在的势力尽可能的扩大,同时还要将自己的影响减弱到最小,至少不能影响这几年天下大势的发展。
否则一旦南方太乱,或者曹操提前南下,那他先知先觉的优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孙绍也明白,随着他的壮大,各个势力对他的态度也会不断变化,历史的走势也会慢慢变化,他对历史的熟知而带来的优势也会慢慢消失殆尽,但在这个优势消失之前,他必须积累起足够的势力。
魏延与华成已经带着投奔长沙诸将的亲眷及族人与孙绍汇合了,他们来的时候不过百骑,回去的时候却有两千多人,虽然这些人之中精壮并不多,但孙绍却比得到精壮男子更加兴奋。
原因是这些人之中有许多蒋氏族人竟然有四五家匠人出身,这些人有木匠有铁匠,甚至还有一家是船匠,这些手艺人可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
在这个年代,或许只有孙绍才知道这些手艺人的价值,才知道他们对科技和生产力的提升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士农工商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几乎就没有变过,工匠的社会地位虽然高于商人,但商人有钱至少生活富足,匠人却是要地位没地位,要生活没生活的真正底层。
孙绍亲自挨家到他们每一家嘘寒问暖,让这些匠人们受宠若惊,感激涕零,这让他们还没有到长沙,就觉得自己这次冒险选择是选对了。
从吴昌城一路走来,孙绍看到沿途的村镇的百姓生活困苦,心中对于最近一系列战争胜利的喜悦也冲淡了几分,他发誓一定要在接下的的两三年里,让他治下民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孙绍前世也是农村孩子,与社会底层民众有着极强的同理心;另一方面,所谓民富国强,只有治下富庶了,他才有足够的财力去养活更多的军队,才有实力去争霸天下。
江东孙氏原本是长沙郡的头号大敌,但随着刘磐掠民的举动,以及孙绍赈济灾民的行为,让刘磐在长沙的影响力迅速消散,也让孙绍在长沙的声望短时间内就非常高。
想起来要发展民生孙绍就有些头疼,他手下实在是没有能够治政的人才,可是这人才从哪儿来呢?
在近现代三湘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但此时的长沙,在刘表眼中都是可有可无的下郡,人才极度匮乏。
孙绍记得玩三国游戏的时候长沙有个叫桓阶的治政能力很不错,不过此人是个典型心向曹操的,他是南方最早号召荆南四郡投靠曹操的,那时候甚至北方霸主还不是曹操,而是袁绍。
后来刘表不仅没有怪罪他,不仅征召他为从事祭酒,还要给他送老婆,不过这个桓阶不仅拒绝了刘表的好意,从事祭酒也没做多久就称病辞官了。
这个桓阶也是长沙名人,找到他并不难,不过就算是找到了只怕也是碰一鼻子灰,热脸贴了冷屁股。
不过即便如此,孙绍还是派人去找了,这次回长沙,应该就有消息传来了。
这个桓阶只怕是靠不住,倒不如想想软禁在长沙的潘濬。
潘濬先从蜀后归吴,绝非是不知变通之人,就是不知道他的志向如何,或者说他择主看重的是什么。
或许可以问问霍峻,毕竟他们曾经共事过一段时间,对他多少有些了解。
对于潘濬,孙绍是势在必得,但就算是的了潘濬,也远远不够,他还需要一个大才,一个如同荀彧、诸葛亮、鲁肃那般能够统筹全局,整合资源的大才。
诸葛亮目前倒是没有投靠任何一方,但他远在襄阳城外数十里的隆中,孙绍却是鞭长莫及。刘表现在一定恨他入骨,他一旦敢出现在刘表的地盘上,只怕很难活着回来。
还有那个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也是襄阳人,目前也在待价而沽,就是不知道他人在何处。
孙绍发誓,这些人才只要到了他的地盘上,无论是用什么手段,就算是绑也要将这些人留下来。只是他也知道,现在的长沙不过是穷乡僻壤,这些人就算是游历天下,也是去考察心中明主的,怎么也游不到长沙来。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这些人来了被他扣下了,他现在也没能力没资格说服这些大才为自己效力。他们是大才,也有大志,不可能会跟随一个完全没有潜力的主公。
看来现在也只能先将潘濬拿下,在安心发展,只有自己实力够了,才有资本去想更多的事情。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