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世胄阐秘by > 第145页(第1页)

第145页(第1页)

说完后,他垂下头,又问道:“人抓到了吗?”公孙寅德答道:“暂时还没找到扶屠的下落,不过人应该还在太京城内。”话音落下寝殿内便安静了下来,躺在榻上的人缓缓放下手中的暖玉,看向公孙寅德的眼中沉了三分,“告诉上官锦缘,三天之后若还是抓不到人,这九门提督的位置他也别想坐了。”公孙寅德连忙弯腰称是,刚要辞去,又听见夏侯玥道:“你去一趟御史府,”他长了长嘴,面露困意,“先探探荀嗣的口风。”公孙寅德出了皇城后便回大理寺让人准备一张拜帖送往御史府,第二日午后他便拿上薄礼直奔而去。在夏侯玙立为太子的后十年中,朝中大致分为两股势力,太子与丞相。太子党多为军中将领,而朝中百官多为丞相一派,两方势力互相牵制,势均力敌,可就在那一年,太子在边关打下北召崇越归来后,丞相左非贤却与太子党派亲密起来,权势偏倒,天子皇权便岌岌可危,而在这前后的变化之中,始终保持中庸的便是御史台。如今这局面,权力又一分为二,且偏向丞相一方,夏侯玥当然要先知道御史台的想法,若御史台忠心耿耿站在皇族一面,那是最好不过,又或者继续中立,可如果偏心于丞相一方,那便是最坏的情况。公孙寅德抵达御史府后听府里的总管说荀大人午睡后便出门了,可他昨日便送了拜帖说今日午时后便登门拜访,总管连忙点头说拜帖确实送到了,荀大人也看了。“那可是有什么要紧事?”他问道。总管摇摇头,同公孙寅德说了个地点,接着便微笑着送他出了府。大理寺同刑部一样,常年公务繁忙,公孙寅德与大部分要官朝臣从未打过照面,其中便有御史大人荀嗣,此次拜访还是公孙寅德去查了这年的案卷,发现御史台在一次谋杀案中曾协助过大理寺,便借了这个由头。公孙寅德骑上马一路行至天香坊,下马后便走到一高出周围七八寸的雀子楼前,还未踏进去便听见里面传来的牌与牌之间的碰撞声,他进去后直接上了两楼,看见走廊尽头的牌匾上写着“鹊桥仙”三字便两步走了过去,与守在门口的小二通报姓名后,便轻轻推门而入。进门后便是三两声琴音,左侧有一乐姬抱着琵琶弹着慢琴,右侧上方吊着一幕珠帘,依稀能看见坐在后方的四人各做一方,手中打着雀牌。这一幕似曾相识,公孙寅德环顾一圈后在心里长叹了一声,他总是到这种地方来给自己找不痛快。“荀大人,下官大理寺公孙寅德。”话音落下,牌与桌面碰撞的声音丝毫未停,公孙寅德也不着急,在那乐姬旁找了个位置坐下等着,半个时辰后,他又走到珠帘前,双手作揖弯下腰,可是这嘴边的话还未说出口,珠帘之后便瞬间射来一道劲风,打在了他胸膛偏上的位置,整个身体立刻僵硬下来,动弹不得。而后珠帘后方传来不耐烦的声音:“你有点吵。”又半个时辰过后,一局八圈的牌终于打完,其余三人站起身朝庄家的位置拱手辞别,掀起珠帘后见着面前站着一个弯着腰一动也不动的人觉着有趣路过之时还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三人全都离开,里面便走出来个中年男子,他双眸细长,脸庞瘦削,唇上有两撇胡子,他边走边捶着自己的腰,嘴上呢喃道:“这身子骨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说罢,他走到乐姬旁的椅子上坐下,端起桌上的热茶喝了一口,喝的时候微微抬起右手伸出两指,在空中挥了一个半圆。穴道解开后公孙寅德立刻直起了腰往后压,边压还边捶,痛得他龇牙咧嘴,要不是他会点武功,这腰今日非折了不可。荀嗣放下茶杯朝旁边的乐姬挥了挥手,乐姬抱着琵琶起来朝他行了个礼便离去,坐在椅子上的男子朝他笑了笑,“公孙大人,稀客呀。”公孙寅德赶忙弯腰道:“这年大理寺承蒙荀大人关照,元首将至,特来送上贺礼,祝大人福寿安康。”“你说说你,”荀嗣伸手指了指他,满脸的不解,“人到了就行了,你大理寺与我御史台这般交好,还送哪门子礼啊。”他叹了一口气,为难道:“大人的心意本官收下了。”站在一旁的侍从走上前来从公孙寅德手中接下礼盒,而后公孙寅德又道:“荀大人不必介怀,这也是……摄政王的意思。”荀嗣刮茶水的手一顿,随即又放下茶杯,把手搭在桌面上,“我近日听闻公孙大人鲜少接手案件,就连大理寺也很少出入,原来是被摄政王相中了,”他笑着道,“我原先还以为大人是太子殿下的人。”说罢,他又摇了摇头,漫不经心地道:“本官说错了,公孙大人从一开始便是摄政王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