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千六百人以百人为单位,尽快进驻江宁郡十六县准备开业的艺馆,听从艺馆安排,以保证元宵灯会顺利进行。”
安排好两千家兵的去处后,方永急火燎燎的回了方府。
前来庆贺的宾客散去,四百多名家奴集中在方家后院,半刻不敢停歇的忙活着。
四百余人,有半数在利用活字雕版印刷文字,另一半忙着收集印刷出来的纸页排版装订。
方永走到了游走于人群的定彦平面前。
“老师呢?”
“
太激动晕过去了,华神医在为欧阳老先生施针治疗。”定彦平亢奋不已的答道。
四百余人,有三百多人目不识丁,却能轻而易举的复刻出各种复杂的文字。
别说是欧阳文忠了,就连他都中途晕厥过去一次。
印刷装订的礼记已经有两千余册,诗、书八百余本。
短短两个时辰不到,已经完成了国子监近万人半年的任务量。
如此神乎其技,必将恩泽天下万民。
方永走到印刷好的书籍面前打量。
堆积成山的书籍都是《礼记》、《诗》、《书》一类文字较少的书籍,《中庸》、《大学》等书页较多且科举考试必考的类目一本也没有。
“这个月的工钱给大家翻一倍,吩咐大家今晚辛苦一些,加班加点进行印刷。”
“《礼记》印刷到八千本左右,雕版就进行重新排版,明天天亮之前,完整的四书五经至少要有三百套。”
“挑选一些印刷排版能力较强的家奴,提拔为家族管理层,朝廷给我的封地文书一旦到手,就立即建设书籍印刷工坊。”
在书籍制作只能靠摘抄和雕篆的时代,抄录一本最简单的礼记都要花上一两个月。
活字印刷技术并不复杂,制作书籍带来的价值却远超书籍本身。
书籍一旦流通到市场必将引起各大势力的调查。
欧阳文忠曾任礼部尚书,如此利国利民的技术也绝不会允许方府私藏。
故此在活字
印刷术上交朝廷之前,他必须尽快抢占市场,利用印刷成册的书籍为方家招揽更多人才。
现如今能够最大程度的帮他抢占市场的人选,只要天下闻名的定彦平了。
相处几个月,方永对定彦平的脾性也了解了一些。
此人虽然不喜功名利禄,但只要是造福民生的事,定彦平都会不惜代价的去完成。
方永用试探性的向定彦平问道。
“我可以不计成本的印刷和发放书籍。”
“但在活字印刷术暴露之前,方家必须强占江南市场,打响旗号为幻音坊铺路。”
“这件事交给你负责,没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