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真有那个本事,那你就去试试!”
“那这个事情我就接了啊!”三言两语,主导权已经变到了张云凤的手中了。
等到散场之后,张云海有些郁闷和恼火:“大哥,你说二哥这算什么?这不便宜了外人了?”
王梅抱着孩子在一旁没说话,但心里却直撇嘴:“外人?咱们也是外人!”
但这话她不敢说,一说出来三叔肯定更生气了,晚上再和张雷好好聊聊吧。
远在建康的张源也在关注着家里的状况,谁不想全家和睦?但这个和睦不能建立在损害他自己的利益上,他是有钱,但不是棒槌。
就像嫂子王梅想的那样,在他看来,说是外人可能有些过分,但再过几代,那就真的是外人了。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不能光想着占便宜。
家里的六叔已经给张云天打了电话,承接了“修祖坟”的事情。
对这种关系远一些的族叔,张源没有负担,实际上这些人也不好意思朝自己张嘴——关系远就没底气,那就只能给什么接什么了。
张云凤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把一个不正规的计划书交给了张云天。
张源也看到了,对于长期生活在乡下的农民,张源是不会计较他们用的格式的,只要能看出个样子就行。
同其他人一样,张云凤也是想把祖坟修得好一些,什么汉白玉,琉璃瓦,松柏都要上!
不过张源还是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低调一点,好一点的石料就可以了,汉白玉太张扬了,但松柏是要的。”
这两天的时间,张云凤有空就往石塘跑,张云天也都是一直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和张源通话的时候他也一起参与,这个侄子的话越来越有分量了。
不用汉白玉那就不用,低调一点就低调一点,这不是坏事!
基调定下来之后,张云凤就准备回去商量日子了。
这是大事,老家的一些长辈都有话语权——他们不掏钱,但会管事,特别是这种大事,有一个人不点头,那就做不起来。
后面的事情张云天也插不上话了,只是说道:“六啊,等到清明的时候我也回去,咱们一起祭祖之后再动工吧。”
“大侄子能回来么?”
“不管他!”
张云天一句话就让张云凤的心落在了肚子里,少一个人过来管着不是坏事。
本来距离清明就没几天了,这些日子老家那边很是热闹,因为张源出了钱,所有觉得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来出主意,每个人的意见还都不一样,张云凤家里每天都吵吵嚷嚷的,几个辈分最大的老人差点因为这个事情撸袖子打起来。
作为晚辈,他们能做的就是陪笑站在一边听喝……
清明的时候,张云天也回了老家祭祖,这次的阵仗不小——全族的老少爷们能来的都来了,而且统一行动,所以气势上就显得不一样了。
张源没有回来,倒不是说他不敬祖宗,而是觉得他还是不要出现的好——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都不想让张云天回老家。
公司的员工趁着这个小长假也都纷纷离开了建康,有回家扫墓的,也有趁机出游的。
远在衡水那边,柳絮的肚子已经开始变大了,徐姐有些关切地问道:“你这样哪能行啊?你男人呢?”
柳絮红着眼圈咬着牙说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