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实验室的东西都被搬走运到了京城医大那边,下面就算是炎热一点儿也没关系。
至于那十棵树,当初小鬼子建造地下室的时候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地面上种树的地方都没有彻底的挖开。
丈夫如此说。
秦淮茹再也没有异议。
“那煤炭呢?”徐氏问道:“是不是要用到很多煤炭?”
“嗯!”李平安说道:“整个冬天最少也要用三四吨甚至更多的煤炭吧!”
徐氏还是有些心疼的,不过一想起儿媳妇怀孕了,按照儿子这样的做法整个冬天也就是多出丈夫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她也就不说什么了。
李平安和父母一起在厨房里建了一个大一点儿的地炉,炉子直接建在地面上,热量可以通过地面传到地底下,厨房是和正房李平安夫妻两个的卧室挨着的,又在正房和两厢厢房之间建了两个大的火池子。
之后就是买煤炭了。
煤炭,自然都在煤铺买。
当时的煤铺,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
煤铺一般都是屋子小,院子大,煤末子堆积如山,还得有空地堆黄土、摇煤球、堆煤球、晒煤球。
这个时候土地不十分值钱,要是放在后世李平安所处的时代谁还开得起煤铺?
铺子院墙总是粉刷的雪白,写上“乌金墨玉”四个正楷大字,工作人员一个个赛包公似李逵的煤黑子抹脸忙出忙进,客户到煤铺子叫煤球就如同到了非洲一样。
李平安到煤铺以后直接说要好煤,不要煤球也不要煤炭,而且一下子就要四顿。
煤铺掌柜笑嘻嘻的说一定给他最好的煤炭,还包送。
选了最好的煤炭,谈好价钱,李平安付过之后掌柜的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一个劲儿的询问李平安是不是哪个机关单位的采购员,还说他们煤铺的煤炭质量最好,价钱也公道,欢迎常来。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我是自己用的,家里烧炕使用!”
掌柜的不再多说什么。
个人使用的话,一户人家居然要了四吨的煤炭,很明显,这个冬天李平安怕是不会过来买煤了!
这家煤铺没有公私合营,规模也不是很大,自然用不起卡车之类的,却是人力三轮车送煤,每次送个几百近重,分十来次才能送完。
徐氏指挥着送煤炭的伙计将煤炭都堆到了储物间,地下室的入口彻底被压住了。
暂时。
李家的粮食还够用,她也没有想过要用藏在地下室里的粮食。
地下室出入口封了就封了吧!
改用了地炉,连两个或火池子也烧上了。
地炉就不说了。
不过是比普通的煤球炉大上几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