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范金有的小人行径
去年国庆的时候中苏签订了条约要调整人民币和卢布的兑换比例,由一比四调整为一比六。
这对国内是有好处的,代表着进行国际交易的时候人民币的购买力更强了。
不过。
这种决定实施起来还是比较难的。
经过反复磋商。
半年后才开始实行新的兑换政策,苏方还对签约签订以后依旧按照旧比例兑换的进行了补偿,补偿数额多达一亿多卢布,可见当时中苏交易体量是多么巨大。
补偿的外汇全部都换算成人民币补偿给了各个商户。
因为大城丝绸行还做向苏国出口丝绸的生意,得到了不少补偿,这些补偿除了交税,大部分都算是利润,自然侯二也得了一大笔股息。
有了这笔钱。
彭母越来越觉得家里是富裕的,更不会让女儿出去工作了。
彭芳到药房开中药的时候还和秦淮茹聊了会儿天。
毕竟彭芳年纪大了,想要再怀孕也不容易。
她一心想着让女儿再给侯二生个儿子。
最初。
万一要是出点儿茬子就麻烦了,裁缝铺要关张不说,说不定还要被追究责任。
两人都没有答应。
陈雪茹想要拒绝。
最后娜塔莎又提出自己可以拿出一笔钱帮陈雪茹将隔壁院子也买下来,逐渐用货款还债就可以了,甚至还说可以不要利息。
这个方案对公家是有利的。
不过。
买缝纫机的钱是从裁缝铺利润当中出的,买了这批缝纫机,能上交的利润其实已经不多了。
现在她们的裁缝铺在京城众多裁缝铺甚至是丝绸店当中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
她的小院儿前面门面房就算是归还给自己了,不过依旧可以让裁缝铺放一点儿布匹什么的。
叶莲娜到陈雪茹裁缝铺和她以及公方经理张慧萍谈过购买衣服的事情,她们要按照苏国人的衣服样式做,价钱可能会比卖给当地人高一些。
在街道、居委会的帮助下娜塔莎和陈雪茹将隔壁院落买了下来,扩大了裁缝铺的规模,又招收了好几个小姑娘,增添了几台缝纫机。
许主任也说彭芳这种情况并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只能让中医开点儿中药而已。
秦淮茹其实不敢多说什么,更不敢给彭芳提什么建议。
侯大和妻子娜塔莎从苏国回来了。
彭芳是想到医院继续工作的,生产过后也和母亲说过几次,彭母却始终不同意。
当时两国关系整在正月时期,苏国对国内的援助也能赚取大量的外汇,再加上苏国的轻工制品、农产品等缺口太大,对两国的贸易影响并不是很大。
没过多久。
她甚至提出自己也可以出钱将隔壁的几间门面房全部买下来,整个裁缝铺搬到隔壁小院儿。
如今的彭芳手里可不缺钱,中药并不贵,她可不缺少那点儿钱,即便是没有优惠也不在乎。
叶莲娜有些不甘心的离开,找其他裁缝铺合作去了。
彭母这个老太太固执的很,一心一意的想要让自己女儿再生个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