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民国vs日本帝国 > 第9章(第1页)

第9章(第1页)

齐白石眼中的蔡锷和黄兴

木匠出身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是湖南湘潭人。湖南近代多豪俊,包括改写中国历史的蔡锷(字松坡)、黄兴(字克强)等人都是。齐白石晚年自述,他40岁出头、画名初起时,曾和蔡、黄二位有过一段小小的因缘。

时在1905年,齐白石在桂林以卖画刻印为生,借助樊樊山的大名,他把樊在西安给他定的润格挂出去,生意很红火。樊樊山就是樊增祥,号樊山居士,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官至护理两江总督,以诗词骈文名噪一时。

当时,湖南邵阳人蔡锷还很年轻,只有24岁,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不久,挟&ldo;士官三杰&rdo;的美名,受各地督抚器重。正值晚清兴起练新军之风,湖南巡抚端方、东三省总督赵尔丰等争相延揽,声名直上。

7月,广西巡抚李经羲聘蔡锷人桂,担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随营学堂总教官,不久创办测绘学堂。请他兼任堂长。蔡锷托人找这位画家老乡,说是学生每到星期天放假,常去外面闹事,想请他在星期天去教学生画画,每月薪资30两银子。白石老人记得是巡警学堂,可能是随营学堂或测绘学堂之误。拿出30两请一个教员,在那时算是一个很优厚的待遇,何况每个月只教四天课,比卖画强多了。没想到,齐白石一口拒绝了,他的理由是:&ldo;学生在外边会闹事,在里头也会闹事,万一闹出轰教员的事,把我轰了出来,颜面何存,还是不去的好。&rdo;

戎马倥偬的蔡锷有意跟齐白石学画。这位怪人老乡也婉言谢绝了。

蔡锷虽非革命党人,却是黄兴一直信赖和器重的小老乡和朋友。同盟会在曰本成立不久,黄兴见他在桂林有了地位,当年10月化名张愚诚,和赵声悄悄潜人桂林,和他密商,希望他能支持、响应同盟会的起义。据说蔡锷以时机不成熟婉拒了,但黄兴等人还是在镇南关搞了一场小型起义。

正是这段时间,有一天,齐白石在一个朋友那里遇到一个和尚,自称姓张,名中正,別人都称之为张和尚。他见这个和尚行动不是很正常,说话也多可疑,问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也都是闪烁其词,没有说出一个准地方,只是吞吞吐吐地&ldo;唔&rdo;了几声,他就没有再多问。张和尚请他画过四个条屏,送了他20块银元。他打算回家的时候,张和尚知道了,特地跑来对他说:&ldo;你哪天走?我预备骑着马,送你出城去!&rdo;让这位画家感叹:&ldo;这位和尚待友,倒是很殷勤的。&rdo;

六七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告成,报纸上常有黄克强的名字出现,黄氏大名威震全国,妇孺皆知。那位朋友问齐白石:&ldo;你认识黄克强先生吗?&rdo;他说:&ldo;不认识。&rdo;朋友又问:&ldo;你总见过他?&rdo;他回答:&ldo;素昧平生。&rdo;朋友笑着说:&ldo;你在桂林遇到的张和尚,既不姓张,又不是和尚,就是黄先生。&rdo;他这才恍然大悟。但他和黄兴自桂林一别,再无缘见面。

1916年10月31日,手创民国的黄兴在上海病故,终年42岁,同年11月8日,发动护国战争再造民国的蔡锷在日本东京病逝,年仅35岁。黄兴是1874年生人,比1864年出生的画家小了整整10岁。蔡锷生于1882年,比他小了18岁。一辈子画画的齐白石活了94岁,阅尽人世沧桑,直到1957年在北京谢世。

齐白石在88岁时口述流年往事,由门人张次溪记录,就是洋洋6万字的《白石老人自述》,有着极为丰富的史料价值。我们从白石老人的回忆里,看到了叱咤风云、功勋盖世的蔡锷和黄兴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看到了一个少有人注意的细节。

同是湖南出生的历史学家左舜生对此评价极高,对于齐白石和蔡、黄两位重量级历史人物之间那段因缘,他点评说:&ldo;松坡在百忙之中欲从白石学画,克强有重要使命在身,亦于齐备致殷勤。且欲骑马相送,其爱重艺术如此,可窥见两先生风度与兴趣之一斑也。&rdo;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立国之本

&ldo;教育为立国之本&rdo;,当一个古老民族尚未从科举制迈出来时,要说出这句话,不仅要有超前的眼光,还要有辞旧迎新的大勇气。1904年6月18日,才华堪比李清照的女词人吕碧城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教育为立国之本》一文。

在20世纪之初,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她意识到中国已进人充满竞争的世界。从兵战、商战到学战,她分析,如以为兵战可恃,当亚历山大、拿破仑鼎盛时期,威震全欧,谁能与之争锋?然而一旦战败,惊骇一时的武略也就随之湮灭。如以为商战可恃,上古埃及、波斯等国的工艺商业也不可谓不盛,如今早已沦为流亡之种族。世界上真正有持久竞争力的还是学术,在她当时有限的了解中,想到了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认为他们掌握着转移世界的大权,这不是世上眼见的那种权势。却是19世纪文明的原动力。&ldo;文明的原动力&rdo;‐‐这个说法很精彩,是包括她在内的那一代中国读书人对此难得的认知。一个民族要产生自己的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需要&ldo;兴学校、隆教育&rdo;,她认为这是&ldo;当今之急务&rdo;。

当时新教育初兴,与千年浸染的旧式教育相比,无疑是一棵幼苗,尚不大为国人理解,国人念兹在兹的还是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所以,她要大声疾呼,为新教育张目,阐明&ldo;教育为立国之本&rdo;之理,她说:&ldo;教育者国家之基础,社会之枢纽也,先明教育,然后内政外交,文修武备;工艺商业诸端,始能运转自由,操纵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独自私自利而已。&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