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匪夷所思的瞪大眼睛看着宋徽宗,白天才说的话,今晚就被宋徽宗知道了,他才知道自己在这里的一切都被自己的父皇严密守着,就是知道他一切的动向,为得就是保护好自己,这让他有些不解,又听到宋徽宗所说的话,斩钉截铁道:&ldo;回禀父皇,这是儿臣决定的道路,走江湖路,想要提高自己的武艺。纵然江湖路难走,儿臣也要独自一人行走于天下,势必要让自己的武艺能够独当一面。&rdo;
第21章父子约定
宋徽宗目不转睛的看着赵构,见他目不斜视,坚定不移的眼神,道:&ldo;既然你心中已有自己的道路,朕便成全你!&rdo;
赵构感激道:&ldo;多谢父皇成全!&rdo;
&ldo;但是,你必须要答应朕一个条件!&rdo;宋徽宗又接着说道。
赵构疑惑不解,咕哝一句道:&ldo;父皇,不知您所说的条件是什么?&rdo;
宋徽宗微微一笑,道:&ldo;你是朕的嫡子,亦是广平郡王。凡是朕的子嗣,在加冠之龄必须要在百官面前,接受册封,加封为王。如果你想要游走四方,遍寻名师,朕不会说太多,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你加冠之龄,必须要出现在京城之中,你能否做到?&rdo;
赵构原以为宋徽宗出尔反尔,不曾想到宋徽宗居然说的是这个,他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了当的回道:&ldo;儿臣答应,在加冠之龄时,必定身在京城,绝不食言!&rdo;
宋徽宗欣慰的点点头,感慨万千的看着赵构。自从赵构出生时,一直到三岁见面不到三次,也未曾说过任何话,基本上都是三言两语就结束了。宋徽宗看着只有六岁大的赵构,就像是大人似的,成熟稳重,不禁微微叹息一声。
赵构抬起头注视着宋徽宗,从赵佶的眼神之中,赵构能够看得出宋徽宗对自己的宠爱,只不过有些事情不能亲口说出来,也不能言明,说不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赵构发现自己的父皇与历史之中的那个宋徽宗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宋徽宗看起来,还是有很重的书生气,经过儒家文化的熏陶使他看起来如同白面书生一样。但是,宋徽宗眉宇间的英气,让赵构有些震惊,尤其是宋徽宗紧锁眉头,眼神之中有着淡淡的愁容,更是让他惊讶。
&ldo;难道历史上有误,宋徽宗不仅仅是书画皇帝,还是一位真正运筹帷幄的皇帝?&rdo;赵构百思不得其解,暗暗地想道:&ldo;如果历史上的宋徽宗没有一点才能,或是不懂得政治的话,又如何能够成为九五之尊。即使宋徽宗得到太后的支持,朝中大臣分成两派,能够击败蔡王荣登大宝,必定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密。&rdo;
&ldo;历史上宋徽宗最疼爱的皇子,乃是大皇子,也就是未来的太子,从未听说过宋徽宗会对赵构有丝毫的宠爱。虽然我只只见过他三次,此次是第四次,还是觉得父亲的眼神之中有些其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rdo;
纵然赵构是来自于后世,拥有渊博的现代化知识,想破脑袋也想不透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了。实际上,宋徽宗有此变化,一切都得益于赵构自己。如果不是宋徽宗从赵构的身上看见了希望,也不至于大费周章,开始布局,不仅仅大肆贬黜蔡京的势力,就连身边的内侍杨戬都被他赐予毒酒,一命呜呼。
按照历史所说,杨戬不应该死在三年前,蔡京也早已再次入朝为官,权力会更加的庞大。然而,宋徽宗这三年来,不仅没有再次重用蔡京等人的心思,就连朝纲之中的两派争斗都有些死灰复燃的迹象。
蔡京被宋徽宗重重的打击一次后,开始一蹶不振,时间过去了三年,身在杭州足不出户的蔡京暴跳如雷,数次派人前去打探朝中的动向。但是,所有人都开始远离蔡京,让他更是心急如焚,惶恐难安。
三年时间过去了,蔡京也知道自己安插在皇宫之中的所有势力,纷纷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剪除,就连他的儿子都罢官的罢官,要不就是贬去边陲小镇,担任官职。如今,蔡京苦心经营十年的势力,不到三年时间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此时,蔡京才知道自己招了皇上的忌讳,悔之晚矣。如今的蔡京身在府中,足不出户,也无心研习书法,整个人耷拉着脑袋,萎靡不振,失去了往日的意气风发,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气魄,就像是丧家犬一样。
当初,被贬数月的蔡京来到杭州后,俨然成为土皇帝,当地乡绅、富商、官员纷纷前来府中,登门拜访蔡京,却被他统统挡在门外,自视甚高,高高在上的蔡京,让他有些得意洋洋,暗想道:&ldo;就算我被贬,依旧是权势滔天,不出意外,不久后便可以再次进入京城,到时候你们就等着。&rdo;
时光飞溅,转瞬即逝!
得意洋洋的蔡京稳如泰山的坐在府中,饮酒作乐。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数个月过去,就连一年都过去了。每次蔡京得到的消息越来越糟糕,第一个月后他知道杨戬死于皇宫之中,那时候还不屑一顾,觉得不会有什么影响。
两个月过后,蔡京得到京城之中的密报,不是皇上有意召他入宫的意思,反而是听到自己的势力之中的一些人犯了事情,被羁押在大牢之中;数月后,他的长子被贬官,发配边陲;再过数月,蔡京再次听到,一年后他苦心经营的势力,分崩离析。
&ldo;天亡我也!&rdo;蔡京受到的打击越来越大,就连他的子嗣在朝中的官职都保不住了,仰天叹息一声:&ldo;皇上,难道您真的忘记臣的存在了吗?真的让臣永远没有回京之日,臣实在不甘心!……&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