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列举的会战中并不是每一次会战都明显地体现了所有上述原则,但是这些会战都是积极防御。
腓特烈二世指挥下的普鲁士军队的机动性是他取得胜利的一个手段,而现在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这种手段了,因为其他国家的军队至少具有同我们同样大的机动性。另一方面,在那个时代,迂回还不很普遍,因而纵深配置也不是十分必要的。
2、进攻的一般原则。
1.力求用巨大优势的兵力攻击敌人阵地的一点,即敌军的一部分(一个师,一个军),同时使敌军的其余部分也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即牵制它们)。在兵力相等或较少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战斗中占有优势,即有获胜的可能性。如果兵力很少,那么只能用很少的兵力在其他地点牵制敌人,以便在决定性地点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腓特,烈二世所以能取得勒登会战的胜利,无疑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兵力不大的军队配置在一个不大的地方,同敌人比较起来,兵力是非常集中的;2.主要攻击应该指向敌人的一翼,其方法是从正面和侧面攻击这一翼,或者以全部兵力对它进行迂回,从背后进行攻击。只有胜利地切断敌人的退路,才能取得重大的成果。
3.即使兵力很大,也只能选择一点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一点上集中更多的兵力,因为要完全包围一个军团,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是可能的,或者,在拥有巨大的物质优势或精神优势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而且,我们也可以从敌人的翼侧的一点切断敌人的退路,这就可以带来很大的成果。
4.总之,有把握地获得胜利(巨大的可能性),也就是有把握地把敌人逐出战场是主要的事情。会战计划必须围绕这一点来制定,因为利用顽强的追击很容易使没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变成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5.用主力攻击敌人的翼侧时,应该力求对敌人进行向心攻击,也就是说使敌军感到自己是处于四面包围之中。
即使敌人在这里有足够的兵力,可以向各方面形成正面,在这种情况下也比较容易丧失勇气,遭到更多的损失,陷入混乱等等,总之,我们有希望较快地击败敌人。
6.采用这样包围敌人的方法时,进攻者在正面上要比防御者展开更多的兵力。
如果a、b、c各支部队要向敌军的e部进行向心攻击,那么这几支部队当然要并列配置。但是,我们在正面展开的兵力绝不要大到不能保持强大的预备队。否则,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如果敌人对迂回已有一定的准备,我们就会失败。
如果a、b、c各支部队是攻击击敌军e部的部队,那么f、g部队就应该控制在后面做预备队。有了这个纵深配置,进攻者就能在攻击地点不断地进行新的攻击,而且,当他的部队在另一翼被击败时,也不致被迫立即停止这里的攻击,因为他拥有对付敌人的手段。法军在瓦拉木会战中就是这样。当时,在多瑙河畔同奥军右翼对峙的法军左翼的兵力是很少的,并且被彻底击败了。甚至法军在阿德克拉的中央部队的兵力也不很多,在会战的第一天就被奥军击退了。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什么作用,因为法国皇帝在右翼(他用这个右翼从正面和侧面攻击奥军的左翼)采取了纵深配置,从而他可以用一个强大的骑兵和骑炮兵纵队向阿德克拉的奥军推进。在那里,他虽然没有击败奥军,但毕竟是把它们阻挡住了。
7.在进攻中,如同在防御中一样,也必须选择敌军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攻击目标,因为只有敌军的这个部分的失败才会给我们带来决定性的利益。
8.在进攻中,如同在防御中一样,在目标已经达到或者一切手段都已经用尽以前,决不应该松弛下来。如果防御者采取的是积极防御,他在其他地点向我们进攻,那么,我们除了在毅力和胆量方面超过他以外,就没有其他办法取得胜利。如果他采取的是消极防御,我们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
9应该绝对避免构成很长的绵亘的战线,这种战线只能导致现在已经不适用的平行攻击。
各个师虽然都是按照上级的规定行动的,因而是协同动作的,但是,它们是各自进行攻击的。现在,一个师(八千人至一万人)不再编成一线,而是编成两线、三线乃至四线;因此,不可能再有很长的绵亘的战线了。
10.力图从一个地点来指挥各个师或军,使它们虽然在相隔很远、甚至被敌人分割的情况下,仍然经常保持联系和准确的步伐一致等,用这种方法使各个师或军在进攻中协同动作是没有必要的。这种组织协同动作的方法是错误的,拙劣的。采用这种方法会遇到千百次偶然情况,不可能取得重大的成果,却肯定会被勇猛的敌人彻底击败。
正确的方法是给每个军或师的指挥官分别规定他们部队主要的行军方向,指定他们的目标‐‐敌人,规定他们的目的‐‐战胜敌人。这样,发现敌人时,每个纵队的指挥官都有权命令部队以全力向敌人进攻。他不需要对结果负责,因为,否则他就会犹豫不决,但是,他必须负责使他的部队全力以赴地不惜牺牲地投入战斗。
11.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独立的军,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几小时)内抵抗优势极大的敌人的进攻,它不会在转瞬之间就被消灭。即使它确实过早地同敌人发生了战斗,而且被打败了,对整体来说,它所进行的战斗也不是徒劳无益的。敌人为了对付这个军展开了兵力并削弱了兵力,这就为我方其他部队的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