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瀚海唐儿归男主几个女主 > 第277章 凉州三分(第1页)

第277章 凉州三分(第1页)

凉州城,大云寺,这座威武的寺庙乃是凉州八景之一。

原本是前凉王张轨的宫殿,武周时期改成了大云寺,西夏称护国寺,后世仍能看见它的宏伟与威严,武威大云寺铜钟闻名遐迩。

这座寺庙的地位,在此时的河西是任何一座寺庙也比不了的。

而且凉州的大云寺,还与安西疏勒大云寺和于阗娑摩若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疏勒大云寺的最后一任安西四镇僧统官,就是出自凉州大云寺,而在吐蕃攻陷疏勒大云寺后,僧统官的弟子们,又受到了于阗王室的保护,很多人就是于阗娑摩若寺的建立者。

现任的凉州大云寺主持,曾在于阗娑摩若寺主持三藏法师僧伽罗摩座下修习《地藏菩萨本愿经》《法华经纲要》等,是以双方还有个师徒名分。

此时,凉州大云寺佛门大开,一队口宣佛号,大约有两百余人的僧众,身穿最普通缁衣,神情肃穆的从东门宣武门走来。

凉州宣武门极高宏伟广大,甚至要超过了长安城的东门,每当有朝廷使节和大德高僧来凉州,就会由此而进。

此时的凉州,虽然已经不复昔日雄风,但仍然是河西第一大城,只是城中原本的坊市结构已经完全被破坏,取而代之的却是以身份为区别的泾渭分明。

东门宣武门一带,聚居的是仍然坚守汉人传统,以朝廷兵马自居的凉州汉人。

这部分人有两个来源,一是姑臧李氏的后人,他们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十四孙,西凉建立者李嵩的祖父凉景王李龛。

而唐朝皇室陇西李氏,实际上就是出自姑臧李氏,李龛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十世祖,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一世祖。

有了这份渊源,哪怕吐蕃人攻陷凉州乃至整个河西以后,大部分河西陇右汉人子孙逐渐沦为嗢末,唯有姑臧李氏一直在坚持。

说近一点的关系,张昭的十四姑祖父,张义潮十四女所嫁的归义军大将李明振,他们这一支沙州李氏,也是出自姑臧李氏。

可以说凉州李氏跟李存惠是同族,张昭想要驱逐的李文谦,就是姑臧李氏的嫡系子孙。

当年归义军取凉州,张义潮仅以番汉精兵七千,就能打破凉州这样的巨型城市,姑臧李氏从中穿针引线,联络嗢末各部响应归义军驱逐吐蕃人居功至伟。

第二个来源,就是唐懿宗咸通四年,唐廷为了与归义军争夺凉州,在这一年拨款修缮凉州城防,当时名相裴度第三子裴识任天平军节度使,朝廷于是派遣郓州天平军两千五百人西进凉州,戍守此地。

后来黄巢之乱,唐廷彻底失去了对凉州把控的能力,加上一系列的变动,这两千五百郓州天平军,就在凉州扎下了根。

目前凉州城东的汉人,就是以他们为主,其与姑臧李氏一起,共计有户三千余,口两万,他们掌握了凉州名义上的政权以及城外的大片良田。

而在凉州城西崇德门附近,聚居的是嗢末化的粟特人。

嗢末这个词,基本就是指吐蕃化的吐蕃仆从部落,成分非常复杂,汉人、吐谷浑人、粟特人、甚至还有党项人。

这些在吐蕃统治河西的几十年中,逐渐吐蕃化的族群,统统被称为嗢末。

这一部分粟特人,以曹家为首,并有康、安、史等姓。

他们掌握了凉州大部分的经济活动,以行商为主,也有接近三千户,两万余人,当然与上面的汉人一样,并不是都住在凉州城中。

剩下的南门昭武门和北门通化门,聚居的则是已经高度吐蕃化的族人,大部分是原河西陇右将士后人,少部分是吐谷浑以及党项、羌人等其他族群。

其中吐蕃化比较深的,姓氏已经变成了杜论、苏论、崔延等带有浓郁吐蕃色彩的姓氏。

认为自己已成嗢末,但还是保留汉人姓氏的则有周、赵、马、刑、兰、王等族。

这部分人才是整个凉州的主体,就是他们组成了嗢末六谷部,也叫嗢末六番,但在政治和经济上,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此时的凉州,还处于一个将要统一的前夜,本地吐蕃化的嗢末部族还没实力整合各部。

吐蕃化没那么深的周、赵、王等吐蕃化汉人家族,虽然已经接受了嗢末的身份,但同时还保持着某些汉人的文化特征。

同时作为凉州城最重要的汉民来源的郓州天平军后裔和姑臧李氏还没倒下,一切都还来得及。

要是等到十几年后,郭威派申师厚出任河西节度使时,那就晚了。

当年满怀信心的申师厚一到凉州,直接把心凉透,河西陇右将士后裔全部嗢末化,郓州天平军后人在几次动乱之后,只存十之一二,不过一百余户,姑臧李氏几乎被族灭。

可以说,此时,是凉州最后能归汉,还能把嗢末化的汉人拉回来的最后机会了。

十年后,嗢末内部折逋式崛起,他们统合了嗢末六番,开始以吐蕃六谷部自称,凉州汉人这个名词,从此就消失了几百年。

大云寺中,主持善圆大师颤抖的接过两本用绸缎包裹,放在紫檀木箱子中的经书。

谷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