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都答应了,果然第二天陆陆续续都来了。
宴席设好后,三缄从容地说道:“我们李家族,源自同一个血脉,分支遍布远近。
如果不把族人团结起来收归于己,久而久之,即使亲戚也会疏远,而且由此而愈发疏远,必然会在同姓之间商议婚姻配对。
我今天邀请大家来我家,意欲联合我们宗族,共同建立一个宗祠。
每年春秋两季,大家一起聚在宗祠里,让年轻的和长辈的子弟们能够认识伯叔。
每当婚嫁丧葬时往来,相亲相爱,这样我们的祖先在天之灵,才会欣喜地看到我们家族秩序井然、没有怨恨和争斗。
族人们不认识伯叔,你们觉得我的话如何?”
族人们听了,齐声答道:“你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贫困的人很多,建立宗祠需要大量的费用,募款也非常困难。而且建立一个宗祠,每年都需要开销,从哪里出钱呢?”
三缄说:“我早就知道我们族人贫困的人很多,建立宗祠的事情也不能委之于人。
我家近年来财力稍有剩余,这些剩余的财力,难道要我一个人独享吗?这都是祖宗默默保佑给我的。
如果我把这些剩余财力都留给子孙后代,不拿来供奉祖宗,那我祖宗有什么福分有这样的子孙呢?
这样,虽然建立宗祠需要大量费用,但是我愿意自己来承担。
至于每年的春秋祭祀,我愿意捐献百亩肥沃的土地,用来作为祭祀之需。”
族人高兴地说:“你能这样做,族人们的幸福,也是祖宗的幸福!”
于是大家欢乐地畅饮了一整天,最后才散去。
三缄立即购买材料,选择地点兴工修建,日复一日地经营,半年之后,宗祠就建成了。
完成绘画和摆设后,他设宴款待族人。
族人们进入宗祠仔细观看,发现宗祠内的祭祀物非常丰富。
于是问道:“宗祠里只需要一个祭祀处就够了,你为什么要建设如此之多?”
三缄说:“天子有七庙,诸侯有五庙,大夫有三庙,士人有两庙,法制明确规定。
我祠中只设立三代的祭祀。凡是族人的父母过世了,三年之内都要穿孝服,并送主人的宗祠去祭祖。
每年春秋两季,我族的宗子们统领全族,在中堂祭祖。
各房的宗子们就在各自的祭祀场所祭祀自己的祖先,这就是宗祠的制度。”
族人们又问:“有这些前殿已经够了,为什么还要有后殿呢?”
三缄说:“刚才提到的二庙,是指庶人只供奉三代;
三代以上的祖先应该附在后殿,一座后殿附带一个祖附殿,这是古代的礼制。
如果没有后殿,前面的神主放在哪里呢?”
族人们说:“你建立的宗祠非常好,布置上比其他的宗祠更为完备。但是宗祠已经建成,祭祀的日子在哪里?”
三缄说:“我拿出了东庄的一笔财产作为初始费用,今天就要将契约交出。
每年收租存下一些积蓄,计算春秋两季的祭祀所需费用之外,还有剩余的金钱,就用来在宗祠的两廊中聘请一位明师,教导有造化的子弟们。
修养的多寡,宗祠内的布置,子弟们的日常食物,都需要用到其中的百亩土地。
只有这样,我们族人的文化才能得到培植。”
族人们齐声说:“这样做更好,全族人都会受益。”
三缄就在这个场合上与两三位公正的族兄商量,管理那百亩土地,将契约纸交给他们,还将宗祠的规定一条条地议论明白,以石碑镌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