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祝炎和家里人卖完了豆花,就开始坐在家中的桂子树下陷入沉思,自从他家做的豆腐和豆花在镇上大火之后,除了祝老二还有许多人家争相效仿,有的更是在街上摆起了摊位。
有泉水在,祝炎并不惧怕谁与他竞争,但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时候,树立一个招牌显得尤为重要了。
祝炎在认真的想,而袁宵则陪在祝炎身边静静地看着,在祝老太太朝他们走来的时候,这才轻轻提醒祝炎,“阿炎,阿奶来啦。”
在袁宵的轻声提醒下,祝炎回过神来,对着袁宵温情一笑,适才看向已经坐在自己对面的祝老太太,“阿奶,我刚才想了想,我想给咱家豆腐树个招牌。”
“招牌?”祝老太太一愣,眼睛转了转,这才理解过来,“是像那些酒家当铺门旁边那树着的幌子嘛?”
“没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家学咱们在街上摆摊卖豆腐,这以后说不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咱们倒不如早些做好防范,给咱们家的豆腐树上招牌,让别人都认准咱们家的豆腐和豆花,免得再有人家借咱们名声赚钱。”
“嗯,阿炎这话说的没错,我一会儿就带着你和袁宵,去咱们村的老夫子家,让他帮咱们写个幌子,明天咱们就拿着去镇上!”祝老太太很赞同祝炎的想法,她想了想便又问道,“那幌子上该些啥?”
祝炎想了想,心里有了主意,他看了看袁宵又看了看祝老太太,提议道,“不如就叫老祝家豆腐怎么样?”
“好听!就叫这个!”祝老太太说完,便去了自己屋里拿布,用作做幌子的布面。
在祝老太太把布料拿出来的时候,祝老大也从堂屋出来,准备出门,看见正欲带着祝炎和袁宵出门的祝老太太时,随口问道,“娘,你这是干啥去?”
“阿炎说要做招牌,我打算带着阿炎他们俩去村里的老夫子家求几个字。”
“还是阿炎点子多树招牌是对的,免得以后别人借咱们家名声赚钱。”祝老大说完之后,又主动解释自己要去干什么,“我打算去咱们家豆地收拾收拾,娘你最近没去地里看,咱家豆秧长得那才叫一个精神,叶子黑绿黑绿的,一个个贼粗实,还有那豆荚一串连着一串,依我看啊,应该快熟了。”
本来要带着娃走的祝老太太,此刻斜睨着祝老大,在祝老大说完还不忘嗤笑一声,“老大啊,你这话说的就有些大了,咱们现在立秋都没到,你跟我说豆子要熟了?”
“娘,你说我没事儿骗你干啥,不信你问阿炎。”祝老大撇撇嘴,看向祝炎,用眼神渴求着祝炎能够为自己说上一句话。
祝炎自然知道自家豆地的真实情况,也知道祝老大所言非虚,因为他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自家豆地发大水,有泉水的滋润,豆地怎么可能长不好?他笑了笑便替祝老大说道,“大伯说的没错,咱家豆地的豆子确实长得很壮实,比别家豆地的豆秧好上许多,我估摸着要说熟也快。”
这同样的话换做不一样的人开口,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祝老太太不相信祝老大,但她大孙子就另当别论了,祝老太太此时也不与祝老大抬杠了,看向祝老大,“阿炎说了那就是真的,你就去好好收拾地吧,我带着阿炎他们去求字。”
祝老太太说完,不顾祝老大委屈的表情,领着祝炎和袁宵离开了家。
其实,说起写字,作为穿越人士的祝炎也可以写上几个,但迫于他这个身体的背景,祝炎也只好装作不懂,来求村里的老夫子帮忙。
村里的老夫子是村里唯一的秀才,平时为人和善谦逊,颇受村里人的爱戴,在祝老太太提出请求的时候,更是二话不说地直接应下。
由于布料昂贵,老夫子先是拿着沾了水的毛笔在桌子上练习许久,熟练后才将字誊写在布料上,夏天东西干得快,布料上的墨迹很快就晾干了,祝老太太把布料整齐叠好,与老夫子道了谢,这才带着两个小的离开了。
“等回家,咱们把这布用竹竿串起来,就成了幌子了。”祝老太太拿着布料,脸上泛着笑容。
祝炎听了更是应道,“嗯,到时候咱们赚钱了,就在镇上开个铺子,咱们就不用每天这样挨累了。”
“哎!咱们好好干,以后就在镇上过日子。”面对自家宝贝孙子的雄心壮志,祝老太太的笑容更加灿烂,她湿润着眼睛眺望远处的远处,想要感慨一番,她就看见祝老大站在人群中说说笑笑,看他那快要咧到耳后的大嘴,祝老太太冷哼一声,“阿炎,你大伯若是有你一半懂事,我肯定会更开心。”
“大伯?”祝炎在祝老太太说完后,这才后知后觉地看见不远处在人群中唾沫横飞的祝老大。
若说祝老大这个人,大概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胆子小,怕老娘,还有一个就是爱吹牛。
“我跟你们说,不是我吹牛,我家豆地在我的悉心照顾下,那长得甩隔壁祝老二家的豆子好几条街,他家那豆子长得就像没喝水一样,又小又蔫巴,你们再瞧我家的,那一个个长得都和我一样壮实。”祝老大对着村里的男女老少显摆着自家豆地的豆秧,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完全不像在家时那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的胆小模样。
随着祝老大说完话,在场不少人,开始求祝老大传授种地经验,祝老大见状更是摆手笑道,“这东西是靠灵性的,你们没那灵性,我教了你们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