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生意来,唐时锦整个人兴致勃勃,道:“这种书楼,明显没法用于启蒙,你若想做,就做的好一点,太子殿下的书楼,与民间的书楼,当然要有所不同,你可以先在京城试点,然后试过没问题了,再去别的地方开。”炎柏葳笑问:“什么不同?”唐时锦道:“我忘了哪天听义父说,家中有许多许多的古籍……据说大儒之家,都藏有许多古籍,不为外界所知,宫中肯定也有,我觉得这些书,也不止珍贵在‘古’吧?内容也很珍贵吧?若是把能抄的抄出来,一定很受欢迎。而且现在的书楼,书都是为科举服务的,我觉得像算学、医学、农事之类的书,其实也很有用处的……”炎柏葳的笑,一下子就收了。他沉吟了一下,才缓缓点头:“锦儿说的对。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居然没想到。”“正常啊,”唐时锦不在意的道:“你们这些人,从小看到大,不觉得这东西珍贵。”炎柏葳叹了口气:“别说了,我十分惭愧……”唐时锦兴致勃勃的道:“那我帮你拟一下细则吧!钱肯定赚不到多少,但是事情一定能办到实处,人情可以刷足……”她就拿过笔来开始写。炎柏葳在旁边出了一会儿神,伸手搂了搂她:“我去找成蹊,一会儿就回来。”唐时锦只应了一声,等他走了才猛的想起来,曾思故还在桃成蹊那儿呢……也不知道这会儿睡了没。炎柏葳已经去了。他去的时候也忘了曾思故,但他耳朵灵,走到的时候也就听到了,但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进去了,曾思故根本不认识他,见有人进来,就见了礼。炎柏葳只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一边道:“成蹊,我方才突发奇想……当年魏王李泰编《括地志》,如今锦儿要做小天下,手头已经有了许多各地的名吃特产,现成的东西,你有没有想过,弄一个风物志之类的东西?”大把柄《括地志》又名《贞观地记》,这是一个唐朝的地理总志,很有名气。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带着许多文人,历五载编撰而成,李世民曾经评曰:博采方志,得于旧闻,旁求故老,考于传信,内殚九服,外极八荒,简而能周,博而尤要,度越前载,垂之不朽。桃成蹊微一凝眉,然后看着他摇了摇头。炎柏葳一愣:“你没看过?”桃成蹊点点头又摇摇头,炎柏葳有点吃惊:“你没看过全本?那我明日叫人送出来给你瞧瞧。”桃成蹊点了点头。炎柏葳问:“你要编吗?”桃成蹊点了点自己的脑袋,又点了点案上,还白了他一眼。炎柏葳笑道:“当然是先写锦儿要的那个,谁叫你先答应她了。我这个又不急,我不过是心血来潮,想着你可能会觉得有趣,你若不爱做,我叫旁人做就是了。”他笑着走了。曾思故远远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假装什么都没发现。结果炎柏葳第二天把括地志送过来,长目飞耳楼的人也很感兴趣。原来这本书在前前朝已经散佚,只有宫中尚留有全本,这里头收录了各地的山川地理,物产古迹,风俗、掌故等等,所以吴不争叫人跟着过去摘星园,也抄了一份儿出来。《括地志》炎柏葳自小便熟读,可连桃成蹊这种大儒之家出身,又博览天下书的才子,都没看过全本。连长目飞耳楼这种地方都没看过,看来唐时锦所说的事情,大有可为,倒是要琢磨琢磨,要怎么叫这些人主动把书献出来才是。唐时锦在京城地图上,画了一个她认为合适的地方,然后炎柏葳就命人先去打理着了。唐时锦受他启发,准备再弄一个启蒙图书馆出来,也以太子殿下的名义去做,咋说呢,服务于不同的人群吧。于是她就去找桃相了。桃相如今重归相位,但因为桃大郎进了内阁,桃二郎进了礼部,三桃临朝,所以他整个人更加的低调,从不揽事,日子居然还挺清闲的。唐时锦过去,一说让他帮忙写三百千,他还有点奇怪:“写这个做什么?”唐时锦道:“我想弄一个启蒙读书馆,义父你写了之后,我会选一些乡野之地,盖一个小屋子,能遮风避雨就好,然后我叫人把这些刻到碑上,再在旁边,转圈儿摆一些石桌,就用那种灰石做,到时候,只需要蘸水就可以在桌上练字,字迹也很清楚,然后看着碑上的字来学,也不用买书。像三百千这种,本身就是歌谣式的,也很琅琅上口,这样自行学习启蒙,不是很好吗?”桃相不由得沉吟,觉得明明很异想天开,想想又十分有用。他问:“毛笔呢?”唐时锦乐了:“柳枝啊!柳枝剥了皮锤几下,又能当牙刷,又能当毛笔。”桃相点了点头,然后就铺开纸,开始写。孩童启蒙读物,最常见就是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出现的最早,在南北朝便出现了,百家姓、三字经则出于宋。而像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朱子家训什么的,如今还都没有出现,弟子规她还真能背,但是她要是真背出来……那就太ooc了。再说太多了也没啥用,就三百千就可以。三字经也就一千多个字,百家姓更少,也就几百个,千字文顾名思义就是一千个字,桃相写起来跟玩儿一样,很快就写完了,然后他瞧了瞧不大满意,又把三字经重写了一遍,才交给他。然后炎柏葳亲提了一个“足下阁”,取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交给下头去办了。这两件事情,都是长期工作,一时成效不显。唐时锦继续跟南厦生忙小天下的事情。其实过了年之后,学子们都要备考,交过来的诗文字画就少了,但是翰林学士们却更加的踊跃,而且不止那一次被邀之人,就连其它朝臣听说此事之后,有自恃有才的,也厚着脸皮送诗文过来,真的佳作频出。他们已经挑定了好几个。但凡挑定的,都会叫人送上两支湖笔,一块徽墨,一盒唐家四坊的男用唇脂,算是四色礼,其实就算不送礼,这些人也乐意,因为可以扬名啊!虽然是商贾之事,却很主旋律,一点不掉价儿。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连汤莲生都没空儿皮了,跟曾思故天天在摘星园念书备考。隔天唐时锦出门时,就见门口有一个锦袍青年,门房道:“王爷,这位公子,说要找他的兄长。”唐时锦看了过去,曾逢吓的脸色发白,迅速跪下施礼:“王,王爷!”他很害怕,他真的不敢来!可是曾思故初八那天一走,一直就没回去,衣服书籍都没带,他根本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儿,可眼见马上就是二月,不几天就要入考场,他再害怕,也得来问问。唐时锦眉头一皱,喝斥道:“我叫你做的事情你办完了没!谁叫你随便出来的!?”曾逢吓的一愣,一时不知道要怎么答。后头跟着的余知非,向门房使了个眼色,门房迅速会意,急道:“王爷,这位不是咱们府上那位曾公子,是他的弟弟,只是长相相似。”“哦?”唐时锦看了他一眼:“那他来干什么?让他赶紧回去!”门房立刻转身驱赶:“王爷找曾公子有事,谁叫你随意来打扰的?”曾逢吓的腿软,壮着胆子道:“马上就是会试之期……”门房道:“那又如何?”曾逢哪敢多说,就被赶走了。唐时锦立在原地沉吟了一下,又转身回去了。她是个混混,既有草莽的一面,也有“胆小”的一面,很习惯未雨绸缪,当初为了堵人的嘴,舍出唐家四坊一半收入……如今眼前杵着一个大把柄,她还真有点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