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值:四颗星,早些年一同在邺城读书、学习、游宴,还与建安七子一同饮酒赋诗,想必那会是他们人生中很难以忘怀的快乐时光】【黑化值:零颗星,曹丕与曹植之间关系的远近变化,更像是迫于时局的无奈,身处乱世,家国动荡,为了统一的愿望,只能如此吧】【作品相关值:四颗星,扣了一颗星是因为曹丕的作品里很少直接写曹植的,不直接的也写的太隐晦,品不出来。反观曹植,作品里经常可见曹丕的影子,无论是前期一同游玩、一同写作的诗,还是后期渴望得到重用、得不到重用的哀怨诗,都离不开曹丕】13【当然还有最最扎心的一句:“黄初八年正月雨”,试问谁没有被这句话刀过呢?曹丕离开的太突然,突然到曹植仍在他死后,用着他的年号……不说了,先哭会】14后续视频里的兄弟,曹丕只认识孙策与孙权,只是他的心思全在自己这块,压根也没管讲了他们什么。他的酒已经完全醒了,呆坐在庭院里,把这段视频反反复复看了快十遍——当然他还是没懂天幕是什么,只能先把它归为神仙显灵。不过,“黄初八年”这四个字,好似有巨大魔力般,像根针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又酸又疼。作者有话说:1、曹操、曹昂、丁夫人、卞夫人的故事挺精彩玄妙的,感兴趣的小可爱们可以自行搜索。本文就不深入展开讲了,主要还是聚焦在曹丕曹植两人上,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2、《侍太子坐》的创作时间是有争议的。一认为是在曹丕被封太子(建安22年)的后一年写的。二是在与建安七子(实际上是孔融阮瑀死早了的建安五子男团)一起游宴时写的,也就是建安22年前(男团成员大多死在22年)。支持这一说法的人认为《侍太子坐》原名《侍公子坐》,后被改成太子。我比较赞同后者,因为从诗的风格来看,比较符合那个时期的曹植。在时间上越靠近曹丕称帝,曹植的诗风格越没有之前的少年气。附上全诗:《侍太子坐》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大致前八句写了宴会上的景色多么美,食物多么好吃,人多么妙,当然最妙的是最后一句,描写他哥哥的样子。整个宴会那么好玩,你眼里只有你哥哥吗?(啊喂)另外碎碎念,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写这首诗是惧怕曹丕、讨好曹丕、阿谀奉承曹丕。嗯,怎么说呢?图啥啊,图曹丕不洗澡还是咋滴啊?3、诸葛孔明和周公瑾都是平行时空的,一个四川话,一个吴语,鸡同鸭讲。4、刘备三顾茅庐在建安12年至13年,求得诸葛亮出山,求得隆中对。当时应该知道诸葛亮的不多,隆中对更是不被人知(毕竟预言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本文此时是建安13年5月,刘表还没死,要到后面7,8月才病死,此时刘备还是投靠在荆州刘表手下,所以曹丕应该对诸葛亮不是很熟悉。周瑜——《三国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在此之前周瑜就打过很多仗,很出名了。5、《三国志·魏书·任城王萧传六月的暑势更盛,天光才乍亮,汗已从额角闷出。曹丕喝了酒睡得迟,一直睡到翌日巳时,终于赖不住床被热醒了。一醒来就听外边有人声低语。曹丕穿好外裳步入院中,只见天幕变成了淡蓝色的方框,上面陈列着安然的视频主页。原来竟真的不是梦……众人围在一起,高低议论着,都不知这是什么东西。见曹丕来了,纷纷问之。曹丕道:“天神显迹吧。”“还有这等好事?”“是了,一定是天神显迹,我方才在院外根本看不到这东西,也就是说只有咱们公子院里能看到!”“难道天神这是预示咱们公子将来会——”曹丕不悦地打断道:“此事不可外扬。”他平时倒不端着架子,与人随和,但他用这种态度说话时,底下的人没有敢忤逆他的。甄宓问:“司空那也不说吗?”曹丕想了想:“不说。”众人散去后,曹丕又道:“往后不可叫司空,父亲不日便要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如今北方已平定,他得把剑锋指向南方了。”1甄宓讪讪应答,对政事一向无感,很快便回屋去了。曹丕往院外走去,的确看不见天幕了。所以这天幕当真是独给他一个人看的?可是为什么呢?昨天的天幕之言尽数都是与曹植有关的,说的是他们将在之后争夺储位,曹植最后以悲剧收场。曹冲死后,曹丕知道储位高悬,一定会有人与自己竞争,而一向更得父亲喜爱的子健会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古往今来,这不过是寻常事。天幕的预言,到底希望他如何做呢?“哥!”正在心里反复横跳的人,此刻忽然出现在他身后,把他吓了一跳。曹丕迅速转身,同时将身子拦住了自家门口。“急匆匆的,去做什么?”曹丕问。曹植答:“去见丞相。”“你又要拿什么事烦他了?”“怎么能是烦呢。”曹植怪道,“我是想再求他带我南下,整日待着这邺城有什么好玩的。”“行军打仗能是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