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暗叹一声,看样子,庆宣帝是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了,他只好领着其他人一同退出去。
走出乾清宫,他看向愁眉不展的户部尚书,压低声音吩咐:“暂且先列个单子出来,但有些钱不能省,你要牢牢记住。”
“阁老放心,下官都明白。”
庆宣帝一意孤行,硬是要从国库里拿钱修道观,纵使有言官上表劝谏,依旧不改。
然而有人劝谏不修,自有人奉承要修,朝堂上顿时吵作一团,你来我往,吵得热闹非凡。
可惜吵来吵去,吵了半个月,还是被庆宣帝压下来,修观一事避无可避。
太子忧心忡忡地走进乾清宫,弯腰行礼:“儿臣见过父皇,恭请父皇圣安。”
庆宣帝仍身着道袍,见他进来,只说:“你来做什么?”
“父皇,”太子在心中斟酌一番,“儿臣听闻您打算在宫中修建道观,此举耗费银钱众多,儿臣以为不妥。”
庆宣帝抬头看着他,“那你以为怎么样才算妥当?”
“当然是停止修建道观,把银钱放到更合适的地方。”太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父皇,儿臣希望您再多考虑考虑。”
“前年京畿闹雪灾时,你不是一下子捐了七千两出来,”庆宣帝没有回答,反倒说起了旧事,“怎么,你现在没钱了,也不愿给朕一点钱修道观?”
太子一愣,旋即摇头道:“父皇,这是两码事,前年捐钱是为了赈济百姓,可如今修道观,于百姓无益……”
他猛地顿住,紧张地吞咽一下,悄悄抬头去看庆宣帝的脸色,果然一片阴沉。
“你回去吧,”庆宣帝低头看着经书,“既然如此担忧百姓,那你就自己把国库的钱补上。”
然而修建道观少说也得花费几十万两银子,绝非太子一人能轻易拿出来的。
杨权上前,“殿下,请回吧。”
“父皇。”
太子不甘心地又叫了一声,庆宣帝仍没有看他,不由重重地叹息一声。
走出乾清宫后,他仰头看着热辣的太阳,站在原地想了想,抬脚走向慈宁宫。
路上,他遇见了萧云漪。
“永宁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摆摆手,问:“永宁刚从慈宁宫出来吗?”
“是。”萧云漪站直,“永宁今日进宫给皇祖母请安,皇祖母用过午膳后,现在正在休息,我不便打扰,便准备离宫回府。”
听到太后正在午睡,太子也歇下去慈宁宫的心思,叹道:“原本还想去请皇祖母劝劝父皇,不要修建道观,看来只能改日再去。”
他重重一叹,语气愤怒:“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道士,竟哄骗父皇去修什么道观,这些道士真是奸诈贪财!修道的果真没有什么好人!”
话刚一出口,太子突然想起萧云漪也在青云观修行养病,不自在地道:“孤方才失言了,还望永宁莫怪。”
萧云漪神色如常:“殿下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