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走进了高台民居的小巷。巷子里曲径通幽,拐弯很多,路两边房子的土墙不少露出了里面的土坯,有种破旧感。
大家看到了一家又一家旅舍民宿。
花池说,“这里还有民宿,说明这里已经变成了旅游景区。”
钟导说,“这里原来全都是土坯楼房,很多房子都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了危房,政府投资进行了保护性改造,今年才全部完工,已经变成着名景区。”
夏有玉说,“这次大规模改造完整保留了原来的格局,只是进行了房屋加固和调整。这里现在是喀什生土建筑的典型景观。”
摄像师刘军开始拍摄巷子里的景色。
在一个铜器店铺门口,一位老人正在捶打手中的铜器,铁锤“铛铛”的声音很引人注目。
在一个土坯房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位穿红色外套花裙子的姑娘,她正在绣一个小花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拐进另一条巷子,看到高低错落的土房子连城一片,窗户都很小。
还可看到在小巷深处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像是过街楼。
除了许多的“过街楼”外,还可以看到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楼上还有红色栏杆和走廊。
花池问钟导,“为什么这里的土楼房都不规范,形状很奇怪,大大小小高低不一样?”
钟导说,“最早的居民只盖了一层土平房,居民比较多,住房比较拥挤。但是每家每户都会娶妻嫁女,生儿育女,没办法,每增加一代人,他们就在自己家的楼上加盖一层,这样时间长了,平房就变成楼房了。”
花池问,“据说这个高台民居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了,至少也有几百代人了,楼房为什么不是三十层或五十层?”
钟导说,“不用盖那么高呀!你见过你爷爷的爷爷了吗?老一辈不在了,年轻一辈可以继续住老房子。”
往前走到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大约有十平米的空地,周围被土房子包围着,钟导让夏有玉在这里录一段主持词。
夏有玉面对西边,声音清爽地说,
“高台民居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为70余亩,共有房屋452户。
高台民居地势复杂,人口密集,有50多条窄窄的巷道纵横交错,但四通八达。
喜欢神秘美人()神秘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