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师徒离开老母村庄,一路向故乡前进,已经过了十多天。
有一天他们来到了老莱观,三缄对观前的溪水和观后的青松翠柏非常喜爱,观内的贫困景象让他感到可怜。
他决定暂时在观里休息三五天,然后再回家也不迟。
狐疑表示早就想停下来休息了,而紫光则表示如果在这个观里休息,他一定会尽情睡个够。
然而,三缄提醒他们还没有理解到道的真意,一旦理解了,就不会沉迷于睡眠了。
师徒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观里。观内只有一位老僧,观内的设施简陋,让人感到非常可怜。
三缄看到这景象,询问老僧的年龄。老僧笑而不答。
三缄观察老僧的容貌,猜测他可能已经七十多岁了,但老僧摇摇头说年龄更大。
三缄问老僧的寿数,老僧笑着说已经一百零五岁了。
三缄赞叹道他的寿数如此之大,而且还保持着健康和活力,真是比南山还寿命长。
老僧表示虽然他的日子像乞丐一样贫穷,寿命长有什么用呢?
三缄说不得富贵,一定要得长寿,长寿比什么都幸运。
老僧说他虽然贫穷,但富贵的人又有几个一直可以得到富贵呢?而他的身体却很健康,暗自为之感到高兴。
三缄表示长寿是世上最难得的,不知道老僧是如何修炼到如此长寿的。
老僧说从他七岁时失去双亲,无依无靠开始,他的舅舅,也是这个观的僧侣可怜他,并接收他为徒。
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八年了,他从未起过丝毫淫念,真精从未泄漏一次,饮食从未吃得太饱,性欲从未滥发,看透了尘世的百忧而没有忧愁。
他深知世故,没有受到一点干扰,心情平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人们见他长寿十分惊奇,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这么长寿了,早已忘记自己已经老了。寿数已经很大,他也算是一个快要离世的人了。
三缄看了看狐疑和紫光说他不知道元道,还没有深入元道。他们在修炼道之前,还需要以老僧为榜样。
老僧问他们道长是否已经修炼到了道的境界,三缄说他们学习的还很浅,修为还不如老僧。
老僧说观察可怜,贫穷,甚至连灶火和锅都缺乏,但他们可以去市中心,饮食会更加方便。
三缄问是否有人在这附近卖粮食,老僧说有。
三缄于是取出两两银子,命令紫光和老僧交换粮食。师徒自此安心居住在这个观内。
三缄在观内闲暇无事,在观前观后,或临流欣赏景色,或登高远望,以养活泼之机会,或静心思考,以增长心境的宁静。
正逢夏日,溪水外垂下数百棵垂柳,鸟儿欢快地织巢,莺啼和鸣。
三缄不忍即刻离开,坐在树下,一时诗兴大发,口中不禁吟道:“垂柳遮水交流,真机妙道无休;可惜莺梭常扰攘,舍人心性引无休。”
吟完之后,突然听到一声咳嗽,回荡在溪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