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台儿庄战役陕西兵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汤军团与孙集团军两支主力在台儿庄战役中并驾齐驱,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完全可以说,没有孙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它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一攻,相辅相成。我们切不可扬孙(集团军)贬汤(军团),而要一视同仁。而且,汤军团的运动战,是我国抗战初期实施新战略战术的成功范例,不仅是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同时为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评价,也有一个观察的视角问题。如果从抗战初期的历史背景及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考察,我们会感觉到这一战役牵动了全局,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因此,台儿庄大捷震动了世界,便不是偶然的。世界各国都从这次大捷重新认识交战双方,分析和预测中日战争的结局,从而改变了国际视听,对我国争取国际援助、实现抗战攻略,十分有利。如果把这一战役局限于台儿庄弹丸之地,孤立地当作一次普通战役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们从前一种立场出发,对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辟了专门一章,分为八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我们的结论是:&ldo;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台儿庄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前线我军将士战胜敌人的勇气和信心,在津浦线上将日军拖住了数月,为部署武汉会战及实现向西南大给方的战略转移赢得时间,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我国近百年来遭受列强侵略的悲惨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点,台儿庄大捷,也使民族复兴露出了一线曙光。&rdo;

台儿庄战役同李宗仁将军的名字是分不开的。李宗仁是我国卓越的军事家。抗战初期,他临危受命,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坐镇徐州,指挥津浦线防御战。他所率领的五战区各部队,除桂系第十一、二十一两个集团军外,都是从各个战区抽调的,有中央军和&ldo;杂牌军&rdo;,派系复杂,问题甚多。李宗仁知人善任,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团结部属,共同抗日。他的作战部署周密,坚定沉着,指挥若定。孙集团军善守,他委以台儿庄阵地战,汤军团善攻,令其在台儿庄侧背进行运动战。津浦线南段以五十一军、五十九军在淮河北岸实行阵地战,而以桂系三十一军及第七军让开津浦正面,全师西撤,实行游击战,并发动两淮民众武装,军民合作,共同歼敌,将日军阻遏于淮河南岸,使之不能沿津浦线北上增援台儿庄。李宗仁实行运动战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新战略战术,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见成效。李宗仁的正确指挥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这些,书中尽可能地如实加以反映。

另外,在本书的编写中,还注意了以下三点:第一,学术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第二,重要将领及部队(如李宗仁、李品仙及桂军,孙震、王铭章及川军,以及于学忠、张自忠、孙连仲、汤恩伯、关麟征、王仲廉等)在出场时介绍,而不另附小传。第三,重要村镇及军事要地(如淮河、滕县、临沂、台儿庄、抱犊崮、向城、兰陵等)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分别作简要介绍。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王学庄的鼓励和帮助;王述曾为本书作了部分书稿的文字修改;刘敬坤对书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符致兴提供了外文资料;张学继在搜集历史图片中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韩信夫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徐海地区在抗战初期的重要战略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日急。国民政府一面执行&ldo;攘外必先安内&rdo;的方针,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对付地方实力派;一面以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手段应付日本的侵略,试图以此阻止或迟滞其侵华的步伐。但是,日本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并不因此而有所收敛,相反,却益发加快侵略扩张,兵锋直指我国华北。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严重关头,国民政府在坚持围剿红军的同时,不得不开始进行抵御日本侵略的军事准备。

1935年春,中央红军长征北上,蒋介石借口追剿红军,派兵进入四川,并以西南大后方作为抗战基地,同时在东南沿海地区加紧进行国防工业建设。

当时中国主要受到日本来自华北和华东两个方面的威胁。在华北,日军兵临平津城下,策动&ldo;华北特殊化&rdo;,不断进行军事挑衅,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在华东,日本驻军上海,其海军集结于长江口和东南沿海,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京畿地区。在加强华北防务的同时,国民政府吸取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教训,防备日军直接从上海登陆,攻击中国首都南京,在东南沿海京沪杭三角地带加强防御准备。因此,华北与华东便成为我国对日国防之重点地区。位于这两大区域之间的徐海地区,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亦被列为国防要地之一。

从1935年起,至卢沟桥事变爆发前,国民政府历年的国防作战计划都对徐海地区的防务作了专门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防备日军由青岛或山东半岛沿海岸登陆,尔后西进攻击济南,再沿津浦线南下徐州,以截断我军的沿海防御体系,支援南北两线日军的侵华作战。1933年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奉命制定当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关于对日国防也做了军事上的&ldo;应急之处置&rdo;。其具体内容共有八项措施,其中:&ldo;第三,速成徐海地区之防御工事;第四,对山东潍河两岸防御阵地平时应准备周密之计划,并密储充裕之器材。&rdo;1《民国二十六年度国防作战计划》中写道:&ldo;敌国之军备及一切物质上均较我优势,并掌握绝对的制海权,且在我华北造成强大之根据地,故其对我之作战方针将采积极之攻势而期速战速决&rdo;,&ldo;其主战场以华北为中心,并以有力之一部沿平绥路西进及由山东半岛、海州等处登陆,截断我南北连络线,策应其主力军之作战,以囊括我华北全部,同时以一部由扬子江口及杭州湾上陆……威胁我首都,并以台湾部队向闽粤沿海岸登陆,期助援其主力军作战进展容易。&rdo;2因此,如果抗日战事一开,我军除了在华北地区部署抵抗日军外,&ldo;并在山东半岛经海州及长江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扑灭敌军登陆之企图。&rdo;3&ldo;山东方面固守潍河,徐海地区固守运河,以为最后抵抗线&rdo;。4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