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小说网

帝王小说网>残局讲解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当然,这么一来,对皇帝个人素质的要求就太高了,不但须智足明辨,还得体气强旺,更重要的是能恒年累月保持对案牍工作的兴趣。终其一生,雍正身体力行,不愧干纲独断之帝。其子乾隆执政前期亦能克绍其裘,其孙嘉庆、曾孙道光则志或不隳,而智、力有所不逮,以至朝中养出一些上蒙下骗、欺君误国的所谓&ldo;奸臣&rdo;,乃培发出清社覆灭的萌芽。此後之咸丰、同治,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不论德智,光说动物性的生殖能力,都愧对列祖列宗。光绪、宣统,所谓道光之绪,宣宗(道光庙号)之统,其实都是别家的孩子,已经称不上货真价实的世袭,迷信一点,就得说,此之不亡,宁有天理乎。可见,世袭专制之为政,考较的乃是遗传基因是否变异,而高科技昌明无前之今日,对基因的研究仍未获得明晰结论,然则,二千年来世袭专制之屡屡破产又可得而言也。故窃常谓皇帝无可厚非,专制亦不可怕,至可怖者,在其位者非其人也。欲人与位相得益彰,除了有效选举,限期致仕(自明代以来,皇帝亲力亲为,其实就是在做丞相),还能有别的好办法么?清末之研究立宪,轰轰烈烈,其实就准备依此进行一遭末路狂奔,只是那个时候的八旗馀孽死到临头犹不晓好歹,治国如买小菜,讨价还价,令举国之人不胜其烦,遂经一声枪响,里应外合,断送了卿卿性命。噫?不是说雍正已经将八旗收拾得服服贴贴了么,怎么临末又跳出一帮不晓好歹的八旗馀孽?请为略述梗概。

八旗为清太祖所定国体,既如前所述矣。而自太宗、世祖(顺治)、玄烨(康熙)以迄胤禛(雍正),则渐渐将八旗制的国体更变为君主专制的国体,在此过程中,一切的迁变都将以政治理论的迁变为先决条件,那么,诸帝改制,舍儒家孔孟之说以外,那里还有其它更成熟、更方便的政治理论可供利用呢?因此,满洲作为原先僻处一隅的&ldo;夷狄&rdo;,挥师东来,伐其国、取其民,终能入主中原,奠定伟业,儒学之功不可没。清国建立,儒学之功用有二:

一、在内部统治结构上,以&ldo;天无二日、人无二主&rdo;的儒家原则,对旗员各遵旗主、旗主共治满洲(孟森戏称为&ldo;联旗制&rdo;)的祖制进行&ldo;解构&rdo;和&ldo;重构&rdo;。清代对所谓祖制的重视,较历代为最;因此,欲更动祖制,往往是一件麻烦事。太宗抑制各旗,不过未能遵守&ldo;三年无改于父之道&rdo;(《论语?学而》),&ldo;不孝&rdo;而已,还谈不上违反祖制。其後诸帝欲进行改革,则须与长年累月积聚而成的惯性作战;所谓惯性,代代遗传、日久养成之惰性也,实无理路可循。祖制之本质,亦即非理性之惯性也。而大多数、大多时候之人类,亦无理性可言,惟惯性是依,宜其好遵祖制、不思变改也;心理学家荣格定义人类之&ldo;集体无意识&rdo;,殊属有见。语云:以毒攻毒;既然祖制之本质为非理性,则要改变它,亦毋庸太过讲求理性,而自非理性入手反更容易见效。胤禛对各旗王公贵族尝有一段训词,即可视作以非理性手法改革非理性制度的典型,其词曰:

&ldo;当时上三旗风俗,只知有君上。……孟子云:&lso;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rso;;朕事事效法祖宗,愿尔等亦效法尔之祖宗,忠诚自矢,一念不移。古人云:&lso;天无二日,民无二王&rso;;臣子之于君上,乃天经地义,苟怀二心而存游移瞻顾之念,即为乱臣贼子。天理国法岂能容乎!……满洲风俗醇朴,尊君亲上之心最为肫笃。虽遇天潢宗室,未尝不加礼敬;而君臣之大义必明,金石之心肠不渝。朕今日之谆谆训诫,无非欲正人心、化风俗,使国家永享升平之福耳&rdo;;

这一段话,就包含了解构和重构两重意思。&ldo;当时&rdo;,盖指顺治朝明定&ldo;上三旗&rdo;之名以前。揆诸史实,可知,那时候八旗共和的遗风犹存,旗员不仅知有&ldo;君上&rdo;,仍须效忠旗主,怎么会是&ldo;只知有君上&rdo;呢?但是胤禛心思甚巧,他在一段话之内,偷换&ldo;上三旗&rdo;与&ldo;满洲&rdo;两个概念,便完成了对八旗制的解构。上三旗既归皇帝亲统,皇帝就是三旗的旗主;三旗之人尊君、尊旗主的行为,便可以统一到同一个人身上。因此,他说&ldo;上三旗风俗,只知有君上&rdo;,并非无理。然而,其它五旗就不一样了,除了尊君,还要尊奉各自的旗主。他却不管,接着上三旗的话头,说&ldo;满洲风俗醇朴,尊君亲上之心最为肫笃&rdo;,说得好像上、下八旗间都以&ldo;只知有君上&rdo;为原则,而不复知有旗主了。此即解构。更进一步,他又将臆造的历史事实(&ldo;风俗&rdo;)升格为祖制,说这就是满洲祖宗定下的传统,&ldo;朕事事效法祖宗,愿尔等亦效法尔之祖宗&rdo;;三言两语间,便将太祖及与太祖共同定制的列祖&ldo;强奸&rdo;了一番。随後,他又将孟子扯过来壮声气、光门楣,开创了一个名为效法祖宗实则尽更祖制的新局面。此即利用儒学进行建构也。当然,改制之事延续时间甚长,绝非一段训词即可毕功,亦非胤禛一帝即可成事。但是,自太宗以来诸帝在此事上引为&ldo;理论资源&rdo;的儒学,其所以运用之法,当以此段训词最见其妙。

二、对外作战、夺取天下,乃至维系二百多年的统治,非有儒学之助,满洲难以成功。仅略论其入关前後的区别。顺治元年,即摄政王多尔衮率兵入关之年。在此以前,满洲作为武装部落,本身既无问鼎天下之心,故所作所为,无非&ldo;钞掠&rdo;:不时冲入关内,抢一些财货,抓幾个奴隶,如此而已。对明国君臣而言,满洲只是一个在经济上有无餍之求的讨厌鬼,而非在政治上有非分之望的堂堂敌国;对关内民众而言,亦只是不时来扰的强盗群体,而非可望于解己倒悬的新朝真主。然在顺治元年,大学士范文程上启建议,则说见今&ldo;中原荼苦以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rdo;,摄政诸王亟应发兵入关,且此行务必&ldo;严申纪律,(对民众)秋毫无犯,复宣谕以昔日不守内地之由,及今进取中原之意,而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rdo;。以前做强盗,攻城只为取财,杀人只求得货,固无&ldo;纪律&rdo;可言,也不用恤怀百姓、安抚官吏;现在要作周武王,则是开拓版图,代育万民,故应讲文明、宣道德,&ldo;变钞掠之暴,为吊伐之仁&rdo;。多尔衮虚己纳言,清军此番出师遂尽遵范氏所拟之策,以故武战(主要对手实为李自成等&ldo;流寇&rdo;)、文战(对民众宣传王道)双线告捷,乃于二年之内,入北京,下南京,&ldo;明(朝)所以系人心者略尽&rdo;,至此,清之开国,规模粗具。而运用儒学,犹不止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