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争可是知道他们这里关于迎亲可是有一个习俗的,那就是路上碰到娶亲的队伍,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可以当街讨要喜钱的。这叫“讨喜”。
尤其是大户人家娶亲,如果讨要喜钱的人少,反而会觉得主家排面不够,会丢了面子。
安大争穿过小树林,闪身截住了迎亲队伍。
“恭喜!贺喜!恭喜一对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永结同心,白首偕老!……”
安大争年纪不大,张嘴就是一连串好话。新郎官是一个大概二十岁出头的青年,骑在高头大马上,身上穿红戴绿,活脱脱一个大公鸡似的。
此时见一个半大小子嘴甜,心头也是高兴。
“哈哈哈,多谢多谢!来,赏!”
说着,就我专门的管事跑过来抓了一把大子塞到安大争手里。
里面还夹杂着几块稀罕的糖块。
安大争得了好处,赶紧闪开身子,示意娶亲队伍先行。
远处城门一群排队等着入城的百姓见安大争讨得了喜钱,顿时也不排队了。一窝蜂的跑了过来,七嘴八舌的纷纷讨要,甚至就连几个城卫兵也跑了过来讨喜。
一时间,城门口附近乱成一团。
安大争见此,偷偷的捡起一块石头,用飞镖手法准确的打中一个扛着嫁妆的短工的脚腕。
只听“哎呦”一声,那短工一屁股坐在地上,肩上的杠木眼看就要落地。
安大争两三步跑过去,一把给杠木接手扛了起来。
“这位大哥,小心啊!”
前边正忙着发喜钱的管事听到后边有动静,赶紧跑了过来。
“咋回事,咋回事?”
那短工连忙说道
“大管事,刚刚人群拥挤,小的不小心崴了脚,幸亏这位小兄弟,帮小的及时出手,才没有让嫁妆摔在地上。”
“你还能走吗?”
“走是能走,就是这嫁妆可能没法抬了。”
安大争就等这个机会,连忙招呼到
“大管事,我刚刚白得了不少喜钱,正觉得不好意思。反正我也是要进城,你要不嫌弃,我给您抬着。让这位大哥在后边跟着歇歇吧!”
这大管事见安大争长的也算壮实,关键时刻还出手相助,顿时好感大增。娶亲规矩多,要赶吉时下轿,耽误不得。寻思着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嗯,那就多谢小兄弟了,我们是城里王大善人家,这位是大少爷娶亲。此番多谢小兄弟出手相助了。一会儿到了地方,小兄弟要是不嫌弃,就留下喝杯喜酒,吃个席面。”
说罢,对安大争拱拱手,就又忙着去前边打发那些讨喜的人群去了。
娶亲队伍在一连片的道喜声中,顺顺利利的进城。城卫兵显然知道这是王大财主家的队伍,压根就没有拦的意思。安大争也顺顺利利的跟着进了县城。
王大善人本名王喜贵,是整个定县出了名的大财主,据说出了城往北走三十里,全都是他家的田地。有好几万户老百姓靠给他们家种地过活。
祖上出过好几个进士,最高曾经做过知府,
之所以叫他王大善人,是因为他们家知道惜农,一亩地收四成租子。如果遇上灾年,免了租子不说还会免费出种粮给佃户。
因此,他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但是依然受到百姓的拥戴,曾经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时,还夸奖其为“积善之家”,名声大噪。
这次王家少爷娶亲,估计整个县城有头有脸的人物们都会到场,肯定热闹非凡。
王家大宅就在力北城门没多远的位置,安大争给帮着把嫁妆送到,也不客气,街面上摆满了流水席,坐在桌子上就开造。
大户人家的席面自然不会差,四凉四热八大碗,鸡鸭鱼肉,大白面馒头那是管够。
安大争吃的满嘴流油,席间,那路上的管事还特意过来敬了杯酒,得知安大争还要赶路,特意命人撕了半只烧鸡,拿了俩半斤重的大馒头作为回礼,安大争千恩万谢的感谢了一番,回敬了两杯酒,这才意犹未尽的继续上路。